7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市财政预决算等信息 > 市财政预算
廉江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廉江市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  发布日期:2016-03-21 17:09:44
【打印】 【字体:

廉江市财政局局长  江维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向大会提交廉江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财政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千方百计组织收入,合理统筹安排支出,不断强化监督管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支出整体有序,较好地完成年度预算收支目标任务。

  (一)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682万元,加上上级财力性补助159441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41275万元、专款及一次性转移支付收入190469万元、地方债券转贷收入10838万元和上年结余资金11456万元,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624161万元。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8868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0280万元、债券转贷支出10838万元,全市公共财政总支出589986万元。全年财政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4175万元(其中结转下年33975万元,净结余200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1.预算收入执行主要项目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068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92%,比上年增收12898万元,增长13.19%。其中:税收收入64496万元,比上年增收5215万元,增长8.80%;非税收入46186万元,比上年增收7683万元,增长19.95%。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增值税完成14310万元,比上年增收1476万元,增长11.50%;(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完成1566万元,比上年增收345万元,增长28.26%;(3)营业税完成16596万元,比上年增收1068万元,增长6.88%;(4)企业所得税完成4495万元,比上年增收1159万元,增长34.74%;(5)个人所得税完成944万元,比上年增收66万元,增长7.52%;   (6)土地增值税完成4066万元,比上年增收170万元,增长4.36%;(7)契税完成6957万元,比上年增收235万元,增长3.50%;(8)耕地占用税完成3137万元,比上年减收935万元,下降22.96%;(9)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完成32547万元,比上年增收1172万元,增长3.74%。

  2.预算支出执行主要项目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为56886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6 %,比上年同期增支122473万元,增长27.44%。主要支出项目情况如下:

  (1)教育支出197985万元,比上年增支31205万元,增长18.7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653万元,比上年增支27856万元,增长45.82%;(3)医疗卫生支出151807万元,比上年增支3592万元,增长2.42%;(4)农林水事务支出30092万元,比上年增支16833万元,增长126.96%;(5)交通运输支出18986万元,比上年增支17490万元,增长1169.12%;(6)节能环保支出4238万元,比上年增支3342万元,增长372.99%;(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378万元,比上年增支6427万元,增长217.79%;(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122万元,比上年增支2345万元,增长8.15%;(9)公共安全支出15748万元,比上年增支1099万元,增长7.50 %;(10)住房保障支出3060万元,比上年增支2710万元,增长774.29%。

  3.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基金总收入106277万元,其中:基金预算收入4331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2960万元。

  2015年全市基金预算支出97628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358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5167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748万元、其他基金支出2355万元,全年结余8649万元。

  (二)2015年预算执行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狠抓增收节支,力促财政平稳运行

  切实增强抓收支管理的主业意识,强化增收节支,稳妥处理财政收支矛盾,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加强收入管理,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建立财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协调性,强化税收监测和分析,坚持大小税源一起抓、挖潜与堵漏并重,千方百计稳定财政收入。全市公共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收入增幅居湛江十县(市、区)第二位。二是加强支出管理,保障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平稳发展。深入贯彻新预算法,加大专项资金使用力度,盘活消化财政存量资金,统筹资金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提高资金审核效率,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拨付资金给相关单位使用。三是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从严从紧控制一般行政性经费和“三公”经费增长,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集中财力保民生、保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市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1年的56065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10682万元,年均递增18.53%,是“十一五”期末的2.37倍。

  “十二五”期间,我市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1年的227329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568868万元,年均递增25.77%,是“十一五”期末的3.10倍。

  ——着力改善民生,切实增强民生福祉

  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各项民生和重点领域的支出需要,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全年民生支出49.5亿元,占全年财政总支出的87%,有效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1.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严格按照政策落实所有本级配套资金,全年拨付免费义务教育经费26346 万元,进一步提高免费义务教育经费补助标准,其中小学每人每年提高到1150元,初中每人每年提高到1950元。拨付学校建设经费2400万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603万元,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支持“教育创强”工作,全市21个镇(街)已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我市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

  2.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重点保障民生,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全年拨付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88653万元,比上年增支27856万元,增长45.82%。其中:拨付最低生活保障金12210万元,保障底线民生最低生活需求;拨付五保供养金8372万元,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604元/月;拨付基础养老金4572万元、优抚对象和军转干部待遇经费4200万元,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拨付经费675万元,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力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乡镇卫生院建设、疾控预防等资金需求,全年医疗卫生支出151808 万元,其中:拨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5090万元,增强城乡居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拨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1670万元,保障城乡居民老有所养;拨付农村接生员和赤脚医生困难补助1730万元、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医生补助969万元,保障基层卫生体系正常运转,充分发挥“一村一卫生站”作用。

  4.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和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工作的有序推进,建立健全离任村干部补助机制,进一步提高村(居)两委干部和计生专干的生活补助,平均每人提高500元。从2015年7月份起,每村(社区)办公经费由每年的2.8万元提高到5万元,全年拨付农村基层组织保障经费7600万元。

  5.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响应贯彻中央、省、市“三农”政策,大力支持农田整治、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农田综合开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拨付农业专项资金68862万元。其中:水利资金11264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9957万元,水库移民资金13751万元;同时,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及时足额发放各种惠农补贴。全年发放综合直补补贴5770万元、渔船柴油补贴2768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1528万元、农村道路客运等补贴972万元、种粮补贴647万元;全年拨付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补助6917万元、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717万元、农机购置补贴490万元等。

  6.支持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路网升级改造,路网通达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扩容提质有效推进。全年拨付12030万元推进北部湾大道二期工程建设,拨付21706万元对廉江大道、罗州大道、中山路等城市主干道路实施改造和“白改黑”工程;积极支持乡村道路建设,全年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设218公里,城镇道路硬底化建设20.5万平方米,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7.支持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积极筹集资金推进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自身功能,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推进,壮大税源基础。全年安排1.9亿元资金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金山工业园等园区路网、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省财政安排的2.2亿元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促进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8.支持救灾复产工作开展。认真落实台风“彩虹”救灾复产工作部署,拨付受灾群众生活救助金990万元,“全倒户”重建资金3620万元,积极帮助1076户“全倒户”渡过难关。同时,筹集资金2344万元扶持76家工业企业进行救灾复产。

  ——推进财政改革,激发体制新活力

  一是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专项资金使用力度,盘活消化财政存量资金,密切跟踪项目资金情况,加强资金的统筹和整合,对多年滞留无法实施的项目资金,报经上级批准整合使用,并建立存量资金通报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资金管理平台,制定出台加强村财镇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农村财务收支权限和程序,确定相关财务人员的责任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支农培训力度,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强化农村“三资”监督管理。三是激励社会创业创新。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转变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成立社会创业小额担保基金,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业就业。四是调整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制定实施新一轮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明确收支责任和范围,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更趋完善。五是积极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国库集中支付向镇一级推进,使财政资金运行全封闭无死角,财政资金使用更安全更透明。

  ——加强财政监督,推进依法依规理财

  一是积极做好会计信息和各项资金检查。深入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执行情况检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促进规范理财用财。

  二是扎实抓好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深化工程预结算审核改革,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咨询,并加强第三方审核管理,规范审核工作。2015年全年送审预算380宗,核减金额9860万元,核减率6.94%;送审结算783宗,核减金额4365万元,核减率5.58%,全年通过审核节约财政性投资项目资金14225万元。

  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善并推广协议供货电子交易平台和政府采购计划管理系统,将交易过程纳入监管范围,规范操作程序,有效避免违规行为,降低成交价格,提高政府采购的监管效率。2015年,全市政府采购预算金额950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8997万元,共节约财政性采购项目资金507万元。

  四是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全年累计办理国库集中支付资金168257万元,比上年增长3.5陪。其中:直接支付63032万元,授权支付105225万元,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加强财政管理,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突出财政的基础和支柱作用,全面规范财政管理,提升财政工作效能。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根据各项财政监督检查反映出的问题,规范财政各项工作流程,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明确界定岗位职责,确定工作衔接的节点和流程,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做到内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运转流畅,落实相关机制制度,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工作效能。二是强化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网上报名和现场资料审核工作,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会计培训机构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扎实抓好农村财会人员的支农政策培训和财政干部队伍培训教育,积极开展中心学习制度和会计业务培训制度,分批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财政信息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监管、会计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操作运行,为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依托财政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拓宽公开渠道,确保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公开透明,全力打造科学规范、廉洁高效的阳光财政。

  各位代表,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完成了既定的收支目标任务。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本级财力还十分薄弱,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公共财政收入增幅从2011年的26.10%缩小到2015年的13.19%;收入结构不尽合理,非税占比也从2011年的35.10%增大到2015年的41.73%;专项资金存量与地方财力缺口并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资金不足,财政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综合国内经济形势,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财政收入稳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财力结构性差、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将持续存在。

  有利因素: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实施简政放权,届时将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省委、省政府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我市经济形势有望保持平稳发展;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三大抓手”不放松,全力打好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城市扩容提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定不移发展工业,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税源逐步拓宽;同时,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入境建设,将有效促进税收。

  不利因素:从国家层面上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力供给下降、成本上升,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补齐发展短板、转变发展方式压力较大。国家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范围,税费减免政策进一步实施,加之支柱税源偏少,传统产业税收逐渐萎缩,而新兴产业还没有对税收形成有效支撑,财政收入稳增长难度不断加大。

  综合分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预计2016年全市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突出,必须审时度势,统筹兼顾安排2016年预算。

  (一)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根据省、湛江市对编制2016年预算的要求,2016年的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集中财力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确保各项重点支出和民生资金的落实。

  2016年财政预算编制和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湛江市第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规划引领,工业强市,城乡宜居,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制度;从严从紧编制预算,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会议费、差旅费支出,规范债务管理,建立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依法强化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切实保障市委、市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和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环北部湾县域中心城市。

  (二)2016年全市一般预算安排情况

  依据2016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和政策调整因素,并结合全省(增长9%)、湛江市(增长8%)的安排情况,2016年我市公共财政收入安排增长12%,即年度收入预算为123963万元,比2015年可比口径公共财政收入110682万元增收13281万元。

  根据公共财政收入安排、上级财力性补助收入及公共财政支出情况,201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拟安排529416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收入拟安排123963万元;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62531万元;省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85747万元;上年结余34175万元;调入资金23000万元;减除上解省12511万元,预留年终结余115万元。

  根据2016年全市可支配财力情况,全市预算支出拟安排51679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38391万元,增长36.57%。

  1.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

  税收收入安排73323万元,其中:增值税16884万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1848万元,营业税18588万元,企业所得税5170万元,个人所得税1059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6424万元,房产税1508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3149万元,土地增值税4554万元,耕地占用税3513万元,契税7793万元;

  非税收入安排50640万元,其中:专项收入8430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30345万元,罚没收入5292万元,其他收入6573万元。

  2.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35895万元,公共安全15456万元,教育108722万元,科学技术30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221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24969万元,医疗卫生81983万元,节能环保3328万元,城乡社区事务8930万元,农林水事务89868万元,交通运输2183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2247万元,保障性住房支出100万元,其它支出35845万元,转移性支出122万元。

  3.主要民生支出安排情况

  积极优化支出结构,落实各项民生配套资金,对五保供养、医疗保险、义务教育、孤儿残疾人优抚等,按政策足额配套,推动城乡均衡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1)教育经费安排108722万元。其中: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5505万元,教育建设支出7180万元,普通高中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764万元,中职学生免学费补助209万元。

  (2)社会保障和就业安排12496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57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4440万元,五保供养等社会救济14117万元,城乡居民低保医疗救助金6707万元,优抚对象抚恤金5046万元,残疾人事业经费2495万元。

  (3)农林水支出安排89868万元。其中:水利建设及水库移民支出18675万元,农村“一事一议”建设资金2102万元,水稻种植保险407万元,农业土地确权经费12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本级配套140万元,农村集体“三资”项目建设资金139万元。

  (4)医疗卫生经费安排8198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57839万元,职工医疗保险5157万元,基本公共卫生5508万元。

  (5)公共安全经费安排15456万元。其中:武装警察支出482万元,飞虎队经费1728万元,综治维稳经费199万元,村(社区)平安建设奖励216万元,治安维稳经费7118万元,帮教、调解、法律援助、公检法业务等4975万元。

  4.2016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6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57300万元,比上年本级收入完成数43317万元(不包括上级补助)增加13983万元,增长32.2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30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4300万元。

  2016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57300万元,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0000万元,其他基金支出4300万元,调出23000万元平衡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5.市本级行政及参公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2016年,市本级行政及参公单位“三公”经费预算1130万元,比2015年预算减少43万元,下降3.67%。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不安排;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975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155万元。

  三、继往开来,奋勇拼搏,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2016年,我市财政工作将围绕本次人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认真落实人代会的有关决议,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确保顺利完成全年财政预算收支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着力抓好税源涵养培植,确保财税收入稳增长。在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的监控的同时,着力抓好征管薄弱环节的纳税评估与分析,提高财税部门的征管水平。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严格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稽查力度,继续抓好土地、矿产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权招标拍卖。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不断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加大力度支持产业园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提升产业园区发展规模和集聚效应,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园区经济活力。

  (二)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财税体制改革精神,支持政府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立财税合作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营改增”,提高财税工作的协调性,形成高效、协调的财税收入征管体制;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预算统筹力度,努力推进预算在线监督系统建设,扩大预算监督范围,提高预算管理绩效,促进依法理财,实现人大对预算的有效监督,逐步健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监督制度;建立完善资金项目申报、立项、使用的管理机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建立项目库管理办法,合理安排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落实上级减税降费政策,坚决遏制各种乱收费,给企业和市场主体留有更多可用资金;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按可持续、保基本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着力做好补齐短板工作,提高发展协调性和平衡性。科学化、精细化地编制财政预算,严格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经费开支标准细化安排依据和测算过程,提高预算的精准率;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加大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加强城乡低保、五保核查,确保民生保障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增强民生保障的可持续性;深入推进财政扶贫机制创新,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通过支持易地安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就业能力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等,支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切实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完善财税支持政策,进一步整合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专项资金,提高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四)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保持财政平稳健康运行。主动研究经济新常态,探索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健康平稳运行;继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通过置换债券等方式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创新公共服务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银保”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减轻财政运行压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层财政监管机制和村财镇监管机制,推动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就近和就地监管作用。

  (五)着力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产业导向、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科学决策,循环滚动、提高绩效”原则,创新和规范财政投融资管理,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工业发展扶持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撬动社会投资,资金由无偿变为有偿、拨款变为投资、资金变为基金,实现财政资金循环放大、撬动社会资本的“加法”功能。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以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放大倍数”,缓解企业资金困难,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的“乘法”功能。

  (六)着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监督工作效率。健全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日常监督数据库, 逐步实现财政性资金运行全程动态监督;积极主动地向其他业务职能机构通报财政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并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财政管理中的问题及时通报相关职能部门,促进财政监督与日常财政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与审计、监察、检察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换意见,以形成监管合力;通过建立资料共享制,实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审计和重复监督检查;通过建立案件移送制,加大对违法违纪责任人的处理力度,维护财政监督的权威。

  各位代表!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市财政工作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规划引领、工业强市、城乡宜居、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深化改革,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预算目标和任务,为我市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附件

1、2016年廉江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表.xlsx

2、2016年廉江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表.xlsx

3、2016年廉江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表.xlsx

4、2016年廉江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按经济分类).xlsx

5、2016年廉江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按功能科目).xlsx

6、2016年廉江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说明.docx

7、2016年廉江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表.xlsx

8、2016年廉江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xlsx

9、2016年廉江市本级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预算表.xlsx

10、2016年廉江市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说明.docx

11、2016年廉江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xlsx

12、2016年廉江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xlsx

13、2016年廉江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按功能分类).xlsx

14、2016年廉江市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转移性收入表.xlsx

15、2016年廉江市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转移性收入情况说明.docx

16、2016年廉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表.xlsx

17、2016年廉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表1.xlsx

18、2016年廉江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xlsx

19、2016年廉江市预算绩效工作推进情况说明.docx

20、2016年廉江市政府一般债务余额及限额情况表.xlsx

21、2016年廉江市政府专项债务余额及限额情况表.xlsx

22、关于2016年廉江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的说明.docx

23、廉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关于廉江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预算的决议.jpg

24、廉江市政府性债务情况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