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2016年财政决算和2017年上半年
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廉江市财政局局长 江维峰
2017年9月15日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廉江市2016年财政决算和201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6年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和市政协的支持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及我省对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千方百计组织收入,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统筹安排支出,切实保障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工作和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各项支出需求基本确保到位,财政收支决算整体平衡。
(一)2016年公共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公共财政收入决算情况。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04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30%,可比口径增收8692万元,增长8.33%。
按收入类别划分:税收收入66239万元,比上年增收8069万元,增长13.87%;非税收入46809万元,比上年增收623万元,增长1.35%。非税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1.41%。
按征管部门划分:国税部门完成公共财政收入25684万元,可比口径增收193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8.12%;地税部门完成公共财政收入46947万元(含政策性退5月营业税改增值税1425万元),可比口径增收8722万元,可比口径增长22.00%;财政部门完成公共财政收入40417万元,同比减收535万元,下降1.31%。
按收入口径划分:全市三级库收入226262万元,比上年增收22688万元,增长11.14%。上划中央“两税”收入53540万元,比上年增收16628万元,增长45.05%;上划中央所得税17289万元,比上年增收969万元,增长5.94%;上划省增值税收入12270万元,比上年增收277万元,增长2.31%;上划省“四税”收入30115万元,比上年增收2448万元,增长8.85%。
——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情况。
2016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为613928万元,比上年增支45099万元,增长7.93%。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民生支出,其中“八项支出”考核54.74亿元,同比增支4.49亿元,增长8.93%。
主要支出情况如下:
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722万元,比上年增支13600万元,增长43.70%;⑵公共安全支出17758万元,比上年增支2010万元,增长12.76%;⑶教育支出210191万元,比上年增支12206万元,增长6.17%;⑷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603万元,比上年减支914万元,下降20.23%;⑸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682万元,比上年增支6029万元,增长6.80%;⑹医疗卫生支出155886万元,比上年增支4079万元,增长2.69%;⑺节能环保支出5834万元,比上年增支1596万元,增长37.66%;⑻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725万元,比上年增支386万元,增长4.13%;⑼农林水事务支出36876万元,比上年增支6784万元,增长22.54%;⑽交通运输事务支出13728万元,比上年减支5258万元,下降27.69%;⑾国土海洋气象等事务支出2849万元, 比上年增支423万元,增长17.44%;⑿住房保障支出890万元,比上年减支2170万元,下降70.92%。
——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201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62514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收入113048万元,上级财力性补助160456万元,一般转移支付收入101546万元,其他一般转移支付收入87092万元,专项转移支付及追加专款92331万元,地方一般债券收入60202万元,待偿债置换一般债券上年结余497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89万元,上年结余40580万元;全年公共财政支出662514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支出613928万元,上解支出1823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75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43万元,待偿债置换一般债券结余472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3536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二)2016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6年全市基金总收入119980万元,其中:基金预算收入1664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8153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6200万元,上年结转8981万元;
2016年全市基金预算支出为52008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7972万元,全年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
(三)2016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2016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环境错综复杂,下行压力继续增大,风险与挑战增多的情形下,我市财政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实施创新驱动,落实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
——主动作为促发展,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面对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财税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应对“营改增”税制结构性及分成比例的调整、清费降本减负政策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增强主业意识,强化增收节支,稳妥处理财政收支矛盾。一是加强收入管理,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建立财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协调性,强化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税收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组织收入措施,坚持大小税源一起抓、挖潜与堵漏并重,千方百计稳定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总量和增幅均居湛江各县(市、区)第一位。二是科学统筹资金,保障经济社会事业平稳发展。深入贯彻新预算法,加快专项资金使用进度,盘活消化财政存量资金,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统筹扶贫资金,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预算编制充分突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硬化预算约束,加大开源节流力度,全力推进“三大抓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继续压缩一般行政性经费和“三公”经费支出,集中财力促转型、保民生、保重点。
——发展成果惠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感
1.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全面均衡优质发展。2016年,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210191万元,比2015年增加12206万元,增长6.17%。一是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政策,全年投入教育工资津贴资金超过9亿元。提高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小学教师生活补助标准,人均每月提高到800元,全年发放边远山区教师津贴5089万元,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二是围绕“学有所教”,全年拨付免费义务教育经费26784万元,拨付普通高中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764万元,受惠困难学生3820人;拨付中职困难学生免学费助学金450万元,受惠困难学生1286人;拨付学前教育家庭困难儿童资助资金601万元,受惠困难儿童6016人;拨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1852万元,受惠困难学生48254人。三是改善学校办学环境,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对薄弱学校和办学条件差的中小学进行改造。拨付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和中小学校舍建设维修资金9970万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1598万元,推进基础教育及强师工程1390万元,保障城乡教育工作均衡全面发展。四是积极支持“教育创强”工作,全市21个镇(街)已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我市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基础民生。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重点保障民生,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不断提高低保补差标准、五保供养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标准以及残疾人和孤儿保障水平,全年拨付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0047万元,比上年增支31394万元,增长35.41%。其中:拨付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3788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4635万元,提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拨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819万元、五保供养金8189万元、优抚对象和军转干部待遇经费6130万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3.增大公共卫生体系投入,百姓福祉日益增进。全力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乡镇卫生院建设、疾控预防等资金需求,全年医疗卫生支出155886 万元,比上年增支4079万元,增长2.69 %。其中:拨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68012万元,拨付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医生补助787万元,居民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石。加大基层组织保障力度,确保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工作的有序推进。其中:村(社区)每年工作经费提高到6万元;进一步提高村(居)两委干部、计生专干和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全年拨付农村基层组织保障经费9054万元,同比增长18%。
5.积极落实强农惠民政策,促进“三农”发展。积极贯彻中央、省、市“三农”政策,大力支持农田整治、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农田综合开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拨付农林水各项资金79157万元,其中水利资金17273万元,水库移民资金14798万元,精准扶贫脱贫资金10257万元,基本农田保护资金7464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6269万元。完成13条中小河流整治,34宗小型水库加固,389宗山塘水陂修建,275条村庄“村村通”自来水通水工程,改建水库移民新村281条。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足额发放各种强农惠农补贴12199万元,其中:耕地地力补贴7715万元,渔船柴油补贴2664万元、农村道路客运等补贴1351万元,农机购置补贴469万元,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补助3721万元,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1175万元。
6.支持城市扩容提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围绕城乡一体化,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路网升级改造,路网通达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扩容提质有效推进。全年拨付20653万元推进北部湾大道工程建设,拨付11617万元对石城大道、塘山路、人民大道等21条城市干道实施改造和“白改黑”工程,拨付1874万元建设城北公园及塘山岭公园,城市格局不断扩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建成21个镇(街道)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和3914个农村垃圾收集点,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设426公里,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7.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积极筹集资金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壮大税源基础。全年安排资金8451万元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金山工业园等工业园区路网、排污管网和“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工作。加大对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全年科学技术支出8645万元。充分发挥省财政安排的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和技术改造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配套设施的建设、推动企业技改升级、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优化机制建设,激发财政发展新动力
一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健全完善预算编制,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预算编制更精确、更细化。严格落实新预算法要求,硬化预算约束,预算编制与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相衔接,减少执行中预算科目和项目调剂等情况。着力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有效衔接上下功夫,切实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和精细化水平。二是加强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盘活消化财政存量资金,建立存量资金通报制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定期清理收回结余结转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创新投融资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建设。2016年我市置换债券总额为2047万元,投入1750万元用于偿还廉江一中建设融资;新增债券114900万元,投入48712万元用于北部湾大道二期、市区各主要路段“白改黑”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上级技改专项资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2016年累计投入股权投资资金8100万元,促进企业扩产增效。四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健全农村“三资”管理资金管理平台,制定出台加强村财镇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支农政策培训力度,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五是加强信息公开,预决算更加透明。将财政重大事项以及财政预决算公开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全面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财政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全市81个市直单位预决算信息实现规范公开。六是加快国库管理改革。拓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覆盖范围,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将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一级推进,使财政资金运行全封闭无死角。扩大系统联网强化监督,建立财政部门与本级人大、审计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纵向贯通省、市、县各级财政的财政资金实时在线监督系统,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多层次财政资金监督体系。
——加强财政监督,推进依法依规理财
一是财政监督更加严格。深入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执行情况检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侧重检查经济民生热点、资金量大、民众关注度高的领域,强化财政监督。二是工程审核节支效果更加明显。深化工程预结算审核改革,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咨询,并加强第三方审核管理,规范审核工作。2016年全年送审预算327宗,核减金额11026万元,核减率7.20%;送审结算983宗,核减金额5832万元,核减率4.57%,全年通过审核节约财政投资资金16858万元。三是政府采购更加科学。完善并推广协议供货电子交易平台和政府采购计划管理系统建设,将交易全过程纳入监管范围,规范操作程序,有效避免违规行为,降低成交价格,提高政府采购的监管效率。2016年,全市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4613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3964万元,共节约财政性采购项目资金649万元。四是国有资产登记更加规范。在巩固办公用房清理成效基础上,加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推广使用工作力度,抓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截止2016年,纳入系统推广单位598个,录入固定资产总额583070万元,实现国有资产的动态监督管理,规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和处置程序,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扎实抓好公有房屋场地出租管理,全年出租收入1100万元。
——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突出财政的基础和支柱作用,全面规范财政管理,提升财政工作效能。进一步规范财政各项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建立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继续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政纪律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财政队伍建设作为提升财政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认真抓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从业继续教育培训、支农政策培训等工作,提高财政工作效能。
——主要存在问题
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收入仍然实现平稳增长,完成了既定的收支目标任务。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本级财力还较薄弱,可用财力不足,难以保障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和满足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收支矛盾仍较突出,财政平衡压力较大,财政科学管理体制机制仍未健全,财政管理仍较粗放等。
二、201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2017年上半年财政收入概况
2017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收入53218万元,可比口径增收6975万元,增长15.08%。
按类别分:税收收入34676万元,可比口径增收8523万元,增长32.59%;非税收入完成1854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1547万元,下降7.71%,非税占比为34.84%。
按口径分:中央、省、县三级库收入120021万元,比上年同期可比增收15192万元,增长14.49%。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2138万元,比上年同期可比增收4399万元,增长15.86%;上划中央所得税10300万元,比上年同期可比增收1977万元,增长23.75%;上划省“四税”收入213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881万元,增长22.22%。
按部门分:国税完成公共财政收入15153万元,与上年同期可比口径增收1679万元,增长12.46%;地税完成公共财政收入22900万元,与上年同期可比口径增收7188万元,增长45.75%;财政完成公共财政收入15165万元,同比减收1892万元,下降11.09%。
(二)2017年上半年财政支出概况
2017年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完成31000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支44553万元,增长16.78%。今年上半年主要支出增长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农林水事务支出,其中教育增支2622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增支13973万元,农林水事务增支11590万元。而主要减支的是医疗卫生减支10978万元,科学技术减支8011万元,交通运输减支5761万元。
(三)2017年上半年财政运行主要特点和问题
——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受经济大环境和营改增政策翘尾减收的影响下,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32亿元,可比增收0.70亿元,可比增长15.08%,在收入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收入增幅继续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在湛江市10县市区中,收入总量在开发区后排第2位,收入增幅在徐闻和麻章后排第3位。
2、税收收入实现较理想的增速。上半年,税收收入完成3.47亿元,可比口径增收0.85亿元,增长32.59%,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65.16%。税收增长速度32.59%是近几年同期增长最快的。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65.16%也是近几年同期最好的, 2014-2016年同期分别为61.71%、59.44%、60.16%,收入质量有所上升。收入的总量和质量都排在湛江市县市区的前列。
3、房地产业成为税收增收的火车头。房地产成为今年上半年税收增长的火车头。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6.3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40.1%,销售总金额21.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50%。房地产三级库税收2.34亿元,同比增收0.91亿元,增长63.39%,拉动三级库税收收入增长11.37个百分点。其中契税增收0.23亿元,土地增值税增收0.1亿元,两项房地产的直接税收增收占上半年一般预算收入增收额的47.3%。房地产建设增长和我市各项大中型项目开工带动城市维护建设税增收723万元。
4、主体行业是支撑税收增收的基础。在主要监测的其他四个行业税收中“三增一减”,其中:家具行业税收完成1.07亿元,同比增收0.3亿元;家电行业税收完成0.76亿元,同比增收0.18亿元;央企税收完成0.93亿元,增收0.18亿元;建筑行业完成1.18亿元,同比减收0.31亿元。建筑行业由于去年同期营改增扩围拉高基数,增收有所回落。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周期下滑,下半年家具和家电行业税收增长放缓,但主体行业仍然夯实税收增收的基础。
5、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民生支出基本得到保障。今年上半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亿元,同比增支4.46亿元,增长16.78%。增支的主要集中在教育事务、社会保障事务和农林水事务,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存在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随着基数的不断增大增幅放缓。我市从2005年开始连续9年以20%以上高速增长,到近3年的两位数中高速增长,收入基数由2005年的1.3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1.3亿元,增长了8倍,财政收入随着基数的不断增大,增速有所放缓。
二是税制改革及营改增减收的影响更加凸显。为消抵经济下行的压力,国家不断出台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营改增对外地注册的房地产和建筑企业的征收从5%下降到2%,此外,由于部分建筑企业未能规范建账,对税收征缴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是非税收入项目逐步减少,收入空间日渐收缩。由于国家连续出台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非税收入大幅减少。特别是取消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上半年减收400万元,预计全年减收1200万元。依靠非税收入弥补地方财政收入不足的空间已十分有限。
四是“八项支出”考核压力剧增。上半年,全市“八项支出”27.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支3.6亿元,增长15.13%,与省“八项支出”考核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017年年度预算安排“八项支出”46.5亿元,比2016年实际“八项支出”少8.2亿元,与目标任务缺口21.9亿元,如果中央省市专款没有大的增长,全年完成“八项支出”目标任务基本不可能。而配套支出和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本级财力已经跟不上考核目标要求和节奏。
五是财政存量资金大。由于建设性专项资金使用进度的滞后,造成专项资金存量大,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至2017年7月底,我市仍有存量资金24.26亿元未有消化盘活。其中:2017年当年存量资金14.82亿元,2015年存量资金5.18亿元,2016年存量资金4.26亿元。
三、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抓好组织收入,力争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树立主业意识,把财政增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收入计划,坚定信心,将任务分解到各征收单位,确保收入目标的完成。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拓宽增收渠道,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加强财税部门的沟通协调,联合办税。国税部门加强营改增的管理,防止营改增企业税收下滑和带征税费的流失,突破小型房地产税收的征收瓶颈;地税部门继续做好土地转让、二手房交易、房屋出租的税收征管,弥补税收缺口;财政部门发挥好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协调作用,保持均衡入库,促进收入稳定增长。
(二)积极引导企业规范管理。积极引导业户落地在廉江注册,增加地方税收。对已达到一般纳税人规格的小规模纳税人,按规定及时转为一般纳税人,规范管理。增强企业对营改增新税制的适应能力,不断完善营改增抵扣链条,强化散户的征管,堵塞税收流失。
(三)加强政策研究,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认真学习中央、省财税体制改革措施和政策,吃透精神,争取更多的财力支持。围绕产业建设、项目建设、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设重点,加大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改进和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本级基本财力保障能力。
(四)转变投融资思路,推进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认真研究各种财政投融资政策,转变思想认识,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和利用政府债券项目,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公共产品和服务,保障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拓宽税源,为财政增收添后劲。
(五)积极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加快上级专项资金,特别是建设性资金的使用进度,减少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各位主任、副主任、委员:2017年是“十三五”的关键之年。今年下半年,财政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规划引领、工业强市、城乡宜居、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抓好财政收支工作,保障全市各项重点工作和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全力打好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城市扩容提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科学理财,合理用财,为我市当好粤东西北县域振兴发展排头兵、建设环北部湾县域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2:2016年人大批复.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