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首页 > 廉江市新民镇人民政府网 > 年度财政预决算
新民镇二0一六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二0一七年财政预算草案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8-01-12 21:14:41
【打印】 【字体:

新民镇二0一六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0一七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协作部门的积极帮助下,我镇财政税收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主线,强化收入征管、依法理财,确保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努力提高理财能力,强化财政监督,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加大对民生保障力度,着力改善民生,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好“村财镇管”工作,认真落实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及转移支付对“三农”、社会弱势群体的管理,积极做好“三农”服务及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廉江市乡镇(街道办)分税激励型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方案》,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应有财力保障。

 

2016年公共财政收支情况

 

一、公共财政收入情况

2016年我镇财政三级库收入3907万元,比2015年的3249万元增收658万元,增幅20.2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36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1.72%,比上年增收243万元,增长21.72%,其中:两税收入598万元,完成预算的126.43%,增长26.43%;共享“四税”收入491万元,完成预算的87.02%,减少12.98%;原因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地方税等收入330万元,完成预算的154.20%,增长54.20%。

2016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率27.41%,排全市第四;综合增长率为42.89%,排全市第七;上划省四税收入增长率67.91%,排全市第六;地方公共财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出增长率25%,排全市第十三。

2016年全镇税收总额3907元,年度预算为2944万,完成年度预算的132.71%,比年度预算增收963万元,增长32.71%;其中:国税收入2768万元,地税收入1139万元。按分税制体制计算,2016我镇公共财政总收入190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3.78%,比上年人大通过的预算增长23.78%。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2万元,政策性税收返还收入30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03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0万元,一次性专项补助13万元。2016我镇公共财政总支出186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支出1537万元,上解支出324万元,当年收支相抵当年结余44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23万元。

二、公共财政支出情况

2016年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37万元(未含上解支出),完成年度预算支出的113.93%,比上年增支188万元,增支最大是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支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用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其次是农业支出,增支的主要原因是村级干部工资增加,同时加大了农村农业支出。

2016年度镇级财政向市级财政上解支出324万元,只作上解支出,不作镇级具体预算支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1、政府办公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支出617万元。

2、财政事务支出117万元。

3、人口与计划生育支出32万元。

4、国防公安支出8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万元。

6、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3万元。

7、医疗保障支出44万元。

8、农林水事务支出376万元。

9、人大事务支出20万元。

10、纪检监察事务支出29万元。

11、城乡社区环境卫生7万元。

12、其他支出11万元

三、收支平衡情况

2016年全镇财政总收入1905万元,其中:(1)一般预算收入1362万元;(2)政策性税收返还收入307万元;(3)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03万元,(4)专项及一次性补助收入33万元,减除一般公共财政支出1537万元,上解支出324万元,当年结余44万元;以前年度结余179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23万元。

 

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2017年,我镇贯彻落实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财政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管理绩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2017年我镇财政收支计划安排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二是坚持量入为出;三是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经镇政府研究,对我镇2017年财政预算作如下安排: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草案

2017年全镇财政总收入拟安排1651万元,各项收入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拟安排1302万元,(按分税制激励型体制),其中:国税收入(国税的增值税收入按25%计算、营改增按25%计算、企业所得税按20%计算)955万元;地税收入(分别按各税种计算)347万元。 

2、按税制计算税收返还收入拟安排307万元,其中:上划中央“两税”返还收入189万元;上划省“四税”返还85万元。上划中央所得税反还收入33万。

3、其他专项补助收入10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2万元。

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草案

2017年全镇财政支出相应拟安排1548万元,(未含上解支出及超收分成上解支出),比上年人大通过的预算支出增加109万元,增长7.58%。具体如下:

1、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支出605万元,保证政府公务员、办公室及相关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

2、人大经费支出19万元,保证人大例会经费及其活动经费。

3、纪检监察事务支出33万元,保证人员工资及办案经费。

4、财政事务支纪检监察事务出123万元,保证财政、税务及其相关部门人员经费。

5、人口与计划生育支出32万元,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项活动事务及人员经费。

6、国防公安支出6万元,保证征兵经费及公共安全经费。

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万元,保证文化广播事务等事业人员经费。

8、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6万元,保证行政事业离退休人员经费。

9、医疗卫生支出43万元,作医疗保障支出。

10、农林水事务支出418万元,保证村(居)委会干部工资及其办公经费。

11、城乡社区环境卫生事务支出6万,保证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清洁费用。

12、其他支出40万元,预备费和其他追加补助支出。

 

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完成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任务

2017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镇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各部门协调配合,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树立争先进性的意识,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举措,谋求财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以人为本,抓好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今年,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业务知识学习,形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着力提高干部队伍与创新能力、参谋与决策能力、管理与服务能力,进而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思想道德好,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增强财政队伍的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推动财政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二)着力强化收入征管,千方百计保增长

2017年财政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要努力克服困难,着力强化收入征管。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一是落实国家新的税收政策,不断加强税收征管。采取新的有效措施,稳定存量税收,突破重点税收,确保应收尽收。二是不断调整完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通过各部门协调配合,在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求实力,讲实效,不断提高税收收入。三是严格落实收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财税工作协调联席分析;四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缴。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非税征缴办法,加大稽查力度,净化非税征收环境,提高收入质量。

(三)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改善民生,建设民生财政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健全投入机制,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缓解“三农”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在保证镇委、镇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作,保证我镇经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方针政策,在改善民生民计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精打细算、科学合理、严格把关、追踪问效,使每一笔钱都是在“刀刃上”,使之体现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益性和民心性,科学化,人性化。

(四)继续推进乡完善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做好农民种粮补贴工作和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补贴工作管理

推进完善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村级财务代理记帐是国家金财工程的组成部分,我镇继续积极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财政结算中心的作用,在财政监督、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再上台阶。中小学校财务记帐已趋向规范化。在保证“三个民主”和“四权”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做好“村财镇管”工作,加强村级财务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促进村级财务监督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强化农民主人翁意识,利民惠民,增强我党执政能力。同时,继续加强农民种粮补贴工作和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补贴工作管理。认真做好各项补贴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农民种粮大户补贴、综合直补、生猪调出大户补贴、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补贴等“三农”资金,按时足额发放,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让农民体现党和国家对构建社会和谐的决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执政能力。

(五)加强财政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一是加强财政监管。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融合。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把加强对专项资金和规范津贴的检查作为财政监督工作的重点;二是要继续加强会计人员单位报账人员法规、制度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会计报账工作环境;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不能游离在财政监督之外,把集中的财力用于镇委、镇政府决策办事情上来,相应安排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