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镇二0一五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二0一六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我镇财政工作在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监督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财政改革精神,紧紧围绕镇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千方百计组织收入,合理统筹安排支出,不断强化监督管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支出整体有序,较好地完成年度预算收支目标任务。
(一)公共财政收入情况
2015年我镇财政三级库收入3249万元,比2014年的2474万元增收775万元,增幅31.3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21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2.77%,比上年增收225万元,增长29.05%,其中:两税收入429万元,完成预算的125.80%,增长25.80%;共享“四税”收入478万元,完成预算的116.98%,增长16.98%;地方税等收入307万元,完成预算的150.32%,增长50.32%。
2015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率29.05%,排全市第一;综合增长率为19.20%,排全市第三;上划省四税收入增长率17.61%,排全市第十;地方公共财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出增长率-2.92%,排全市第十一。
2015年全镇税收总额3249万元,年度预算为2545万,完成年度预算的127.66%,比年度预算增收704万元,增长27.66%;其中:国税收入2053万元,完成预算137.08%,地税收入1196万元,完成预算的115.23%。按分税制体制计算,2015我镇公共财政总收入161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34.69%,比上年人大通过的预算增长25.64%。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3万元,政策性税收返还收入30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91万元,一次性专项补助5万元,一般公共财政支出1348万元,上解支出123万元,当年收支相抵当年结余145万元,历年累计结余179万元。
(二)公共财政支出情况
2015年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71万元(未含上解支出),完成年度预算支出的120.87%,比上年增支254万元,增支最大是政府办公室事务,增支178万,增支的主要原因是公务员提资。其次是农业支出,增支62万元,增支的主要原因是增加村委办公经费及增发退休村委干部工资,加大了农村农业支出。
2015年度镇级财政向市级财政上解支出123万元,只作上解支出,不作镇级具体预算支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1、政府办公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支出598万元。
2、财政事务支出118万元。
3、人口与计划生育支出28万元。
4、国防公安支出8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万元。
6、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8万元。
7、医疗保障支出41万元。
8、农林水事务支出284万元。
9、人大事务支出16万元。
10、纪检监察事务支出19万元。
11、其他支出33万元。
(三)收支平衡情况
2015年全镇财政总收入1616万元,其中:1、一般预算收入1213万元;2、政策性税收返还收入307万元;3、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91万元;4、专项及一次性补助收入5万元,减除一般公共财政支出1348万元,上解支出123万元,当年结余145万元;以前年度结余34万元,历年累计结余179万元。
二、2016年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综合国内经济形势,我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财政收入稳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财力结构性差、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将持续存在,综合分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预计2016年全镇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突出,财政预算安排必须统筹兼顾。因此,经镇政府研究,对我镇2016年财政预算作如下安排: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草案
2016年全镇财政总收入拟安排1539万元,各项收入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拟安排1120万元,(按分税制激励型体制),其中:国税收入(国税的增值税收入按25%计算、营改增按50%计算、企业所得税按20%计算)443万元;地税收入(分别按各税种计算)676万元;其他各项收入5万元。
2、按税制计算税收返还收入拟安排307万元,其中:上划中央“两税”返还收入189万元;上划省“四税”返还85万元。上划中央所得税返还收入33万。
3、其他专项补助收入73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9万元。
(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草案
2016年全镇财政支出相应拟安排1439万元,(未含上解支出及超收分成上解支出),比上年人大通过的预算支出增加318万元,增长28.36%。具体如下:
1、政府办公室及相关机构事务支出565万元,保证政府公务员、办公室及相关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
2、人大经费支出21万元,保证人大例会经费及其活动经费。
3、纪检监察事务支出33万元,保证人员工资及办案经费。
4、财政事务支出121万元,保证财政、税务及其相关部门人员经费。
5、人口与计划生育支出32万元,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项活动事务及人员经费。
6、国防公安支出6万元,保证征兵经费及公共安全经费。
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万元,保证文化广播事务等事业人员经费。
8、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8万元,保证行政事业离退休人员经费。
9、医疗卫生支出43万元,作医疗保障支出。
10、农林水事务支出359万元,保证村(居)委会干部工资及其办公经费。
11、城乡社区环境卫生事务支出12万,保证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清洁费用。
12、其他支出52万元,预备费和其他追加补助支出。
三、继往开来,奋勇拼搏,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着力强化收入征管,千方百计保增长。2016年财政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要努力克服困难,着力强化收入征管。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一是落实国家新的税收政策,不断加强税收征管。采取新的有效措施,稳定存量税收,突破重点税收,确保应收尽收。二是不断调整完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通过各部门协调配合,在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求实力,讲实效,不断提高税收收入。三是严格落实收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财税工作协调联席分析;四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缴。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非税征缴办法,加大稽查力度,净化非税征收环境,提高收入质量。
(二)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财税体制改革精神,支持政府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立财税合作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营改增”,提高财税工作的协调性,形成高效、协调的财税收入征管体制;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预算统筹力度,努力推进预算在线监督系统建设,扩大预算监督范围,提高预算管理绩效,促进依法理财,实现人大对预算的有效监督,逐步健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监督制度;建立完善资金项目申报、立项、使用的管理机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建立项目库管理办法,合理安排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落实上级减税降费政策,坚决遏制各种乱收费,给企业和市场主体留有更多可用资金;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按可持续、保基本的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着力做好补齐短板工作,提高发展协调性和平衡性。科学化、精细化地编制财政预算,严格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经费开支标准细化安排依据和测算过程,提高预算的精准率;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加大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加强城乡低保、五保核查,确保民生保障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增强民生保障的可持续性;深入推进财政扶贫机制创新,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通过支持易地安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就业能力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等,支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切实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完善财税支持政策,进一步整合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专项资金,提高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四)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保持财政平稳健康运行。主动研究经济新常态,探索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健康平稳运行;继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通过置换债券等方式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创新公共服务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银保”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减轻财政运行压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层财政监管机制和村财镇监管机制,推动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就近和就地监管作用。
(五)着力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产业导向、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科学决策,循环滚动、提高绩效”原则,创新和规范财政投融资管理,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工业发展扶持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撬动社会投资,资金由无偿变为有偿、拨款变为投资、资金变为基金,实现财政资金循环放大、撬动社会资本的“加法”功能。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以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放大倍数”,缓解企业资金困难,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的“乘法”功能。
(六)着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监督工作效率。健全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日常监督数据库, 逐步实现财政性资金运行全程动态监督;积极主动地向其他业务职能机构通报财政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并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财政管理中的问题及时通报相关职能部门,促进财政监督与日常财政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与审计、监察、检察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换意见,以形成监管合力;通过建立资料共享制,实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审计和重复监督检查;通过建立案件移送制,加大对违法违纪责任人的处理力度,维护财政监督的权威。
大会秘书组 (共印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