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2015年财政决算和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廉江市财政局局长 江维峰
2016年9月14日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各位常委: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廉江市2015年财政决算和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5年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201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和市政协的支持下,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依法强化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切实保障市委、市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和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各项支出需求基本确保到位,财政收支决算整体平衡。
(一)2015年公共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公共财政收入决算情况。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10682万元,比上年增收12898万元,增长13.19%。
按收入类别划分:税收收入64496万元,比上年增收5215万元,增长8.80%;非税收入46186万元,比上年增收7683万元,增长19.95%。非税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1.73%。
按征管部门划分:国税部门完成公共财政收入18174万元,同比增收2508万元,增长16.01%;地税部门完成公共财政收入51556万元,同比增收2857万元,增长5.87%;财政部门完成公共财政收入40952万元,同比增收7532万元,增长22.54%。
按收入口径划分:全市三级库收入2035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6430万元,增长14.92%。上划中央“两税”收入489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7045万元,增长16.83%;上划省“四税”收入276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809万元,增长11.3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10682万元,同比增长13.19%。
——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情况。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为568829万元,比上年增支122433万元,增长27.43%。增支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方面。各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
⑴一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31122万元,比上年增支2345万元,增长8.15%;⑵公共安全支出15748万元,比上年增支1099万元,增长7.50%;⑶教育支出197985万元,比上年增支31205万元,增长18.71%;⑷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517万元,比上年增支1738万元,增长62.54%;⑸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653万元,比上年增支27856万元,增长45.82 %;⑹医疗卫生支出151807万元,比上年增支3592万元,增长2.42%;⑺节能环保支出4238万元,比上年增支3342万元,增长372.99%;⑻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339万元,比上年增支6389万元,增长216.59%;⑼农林水事务支出30092万元,比上年增支16833万元,增长126.96%;⑽交通运输事务支出18986万元,比上年增支17489万元,增长1168.81%。⑾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2426万元, 比上年增支1226万元,增长102.17%;⑿住房保障支出3060万元,比上年增支2710万元,增长773.58%;⒀科学技术支出3667万元,比上年增支567万元,增长18.28%。
——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201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28352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收入110682万元,上级财力性补助164412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41275万元、专款及一次性转移支付收入190469万元、地方债券转贷收入10038万元、上年结转资金11456万元,调入上年基金结余20万元),全市财政总支出58051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支出为568829万元,上解支出10453万元、债券还本支出1231万元),年终结余47839万元(其中结转下年45550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89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二)2015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5年全市基金总收入106629万元(其中:基金预算收入4331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9123万元,调入资金3369万元,债券转贷收入800万元,上年结余20万元,),全市基金预算支出97628万元,结余9001万元(其中专项结余8981万元,一般结余20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358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5167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748万元,其他基金支出2355万元。
(三)2015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虽然国内外经济形势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风险与挑战增多,但我市经济运行保持缓中趋稳,稳中趋好。财政方面也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巩固原有税基税源的基本层面,培育和开创增收的新动能,全市公共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实现里程碑式的跨越。
——狠抓增收节支,力促财政平稳运行
切实增强收支管理的主体意识,强化增收节支,稳妥处理财政收支矛盾,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加强收入管理,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建立财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协调性,强化税收监测和分析,坚持大小税源一起抓、挖潜与堵漏并重,千方百计稳定财政收入。全市财政三级库收入跨越20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实现首次突破10亿元,收入增幅居湛江十县(市、区)第二位。二是加强支出管理,保障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平稳发展。深入贯彻新预算法,加大专项资金使用力度,盘活消化财政存量资金,统筹资金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提高资金审核效率,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拨付资金给相关单位使用。三是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从严从紧控制一般行政性经费和“三公”经费增长,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集中财力保民生、保重点。
——着力改善民生,切实增强民生福祉
1.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197985万元,比2014年增加31205万元,增长18.71%。严格按照政策落实所有本级配套资金,全年拨付免费义务教育经费26346万元,进一步提高免费义务教育经费补助标准,其中小学每人每年提高到1150元,初中每人每年提高到1950元。拨付学校建设经费2400万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603万元,保障城乡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积极支持“教育创强”工作,全市21个镇(街)已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我市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基础民生。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重点保障民生,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不断提高低保补差标准、五保供养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标准以及残疾人和孤儿保障水平,全年拨付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653万元,比上年增支27856万元,增长45.82 %。其中:拨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1670万元,保障和改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拨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210万元,保障了生活在民生底线的53082人的最低生活需求;拨付五保供养金8372万元,五保供养标准每月提高到604元,集中和分散供养五保孤寡老人12028人;优抚对象、军转干部待遇经费4200万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组织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7580人,新增城镇就业856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36人。
3.扩大公共卫生体系,百姓福祉日益改善。全力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乡镇卫生院建设、疾控预防等资金需求,全年医疗卫生支出151808 万元,比上年增支3592万元,增长2.42%。全面扩大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4.38万人,医保参保152万人,全年拨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5090万元,增强城乡居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拨付1730万元,补助农村接生员和赤脚医生困难补助。拨付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医生补助969万元,保障村卫生站正常运转,充分发挥“一村一卫生站”作用。
4.加强基层组织保障,夯实执政基石。加强农村和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工作的有序推进,进一步提高村(居)两委干部和计生专干的生活补助。从2015年7月份起,每村(社区)办公经费由每年的2.8万元提高到5万元,社区“两委”干部和计生专干生活补助平均提高500元每人每月。建立健全离任村干部补助机制,进一步提高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全年拨付农村基层组织保障经费7600多万元。
5.坚持以农为本,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响应贯彻中央、省、市“三农”政策,大力支持农田整治、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农田综合开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拨付农业各项资金68862万元,其中水库移民资金13751万元,水利资金11264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9957万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08万亩,完成34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3条中小河流整治和15宗农村水力发电增效扩容工程;红寨围等4宗40公里海堤加固工程完成85%工程量;改建水库移民新村47条。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及时足额发放各种惠农强农补贴12175万元,其中:综合直补补贴5770万元、渔船柴油补贴2768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1528万元、农村道路客运等补贴972万元、种粮补贴647万元,农机购置补贴490万元等,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拨付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补助6917万元,拨付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717万元。
6.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着力解决制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路网升级改造,路网通达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扩容提质有效推进。全年拨付12030万元推进北部湾大道二期工程,拨付21706万元对廉江大道、罗州大道、中山路等城市主干道路实施改造和“白改黑”工程,拨付2000多万元对城北公园及塘山岭公园的建设。新(改)建镇(街道)文化站3个,新建村级文化楼80间,建成21个镇(街道)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和380条行政垃圾收集点,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设218公里,城镇硬底化建设20.5万平方米,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7.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为财政增收固本培源。积极筹集资金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壮大税源基础。全年安排资金2.2亿元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金山工业园等工业区路网、排污管网和“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省财政安排的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园区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8.及时拨付救灾资金,救灾复产重建家园。强台风“彩虹”正面袭击我市造成巨大损失,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财政拨付受灾群众生活救助金990万元,“全倒户”重建资金3620万元,积极帮助1076 户“全倒户”重建新居春节前全部竣工。同时,筹集资金对工业企业救灾复产实行贷款贴息,对我市76家受灾企业支付贴息2344万元。
——推进财政改革,激发体制新活力
一是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专项资金使用力度,盘活消化财政存量资金,密切跟踪项目资金情况,加强资金的统筹和整合,对多年滞留无法实施的项目资金,报经上级批准整合使用,并建立存量资金通报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资金管理平台,制定出台加强村财镇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农村财务收支权限和程序,确定相关财务人员的责任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支农培训力度,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强化农村“三资”监督管理。三是激励社会创业创新。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转变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业就业和企业创新发展。四是调整镇街财政管理体制。制定实施第七轮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明确收支责任和范围,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更趋完善。五是积极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一级推进,使财政资金运行全封闭无死角,财政资金使用更安全更透明。
——加强财政监督,推进依法依规理财
一是积极做好会计信息和各项资金检查。深入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执行情况检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促进规范理财用财。二是扎实抓好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深化工程预结算审核改革,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财政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咨询,并加强第三方审核管理,规范审核工作。2015年全年送审预算380宗,核减金额9860万元,核减率6.94%;送审结算783宗,核减金额4365万元,核减率5.58%,全年通过审核节约财政性投资项目资金14225万元。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善并推广协议供货电子交易平台和政府采购计划管理系统,将交易过程纳入监管范围,规范操作程序,有效避免违规行为,降低成交价格,提高政府采购的监管效率。2015年,全市政府采购预算金额950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8997万元,共节约财政性采购项目资金507万元。四是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全年累计办理国库集中支付资金168257万元,比上年增长3.5倍。其中:直接支付63032万元;授权支付105225万元,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主要存在问题
2015年,虽然我市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财政运行整体有序,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收入增幅正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趋势,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仍然面临收入增长乏力、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财政运行过于依赖省财政转移支付、财政支出继续刚性增长等诸多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和保障,收支增长倒挂造成需求矛盾更加突出。
二、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税源增长后劲乏力的困难局面,我市财税部门主动作为,坚持以组织收入为工作重心,强化收入征管,加大民生投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统筹财力,用好财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2016年上半年公共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上半年,我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425万元,同比增收4744万元,增长10.39%;可比口径(营改增税收由6月起由地方分成50%调整为25%)增收5402万元,可比增长11.83%。其中:税收收入30336万元,同比增收3183万元,增长11.72%,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60.16%,可比口径增收3841万元,增长14.15%;非税收入200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561万元,增长8.43%,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39.84%。
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02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408万元,增长2.06%;上划省“四税”收入1823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6161万元,增长51.01%。
全市三级库收入967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3009万元,增长15.53%。
按征管部门划分:(1)市国税部门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719万元,同比增收1338万元,增长18.12%;按地税划转新增行业营改增后可比口径增收310万元,可比增长3.69%。其中:国税原征管税种收入8319万元,增收580万元,可比增长10.26%;地税划转新增行业营改增当月收入630万元(全口径的25%),2015年6月当月营业税收入1027万元(已折算回全口径的25%),划转后新行业营改增减收397万元,可比下降38.66%。(2)市地税部门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649万元,同比增收2725万元,增长12.43%;可比口径(剔除2015年6月当月营业税税收2054万元)增收4779万元,可比增长24.05%。(3)市财政部门完成17057万元,同比增收682万元,增长4.16%。
按收入类别划分:增值税收入61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36万元,增长3.96%;营改增值税收入13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515万元,增长61.79 %;营业税收入89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938万元,增长27.60 %;企业所得税收入198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85万元,增长24.02%;个人所得税收入64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75万元,增长37.48%;土地增值税收入25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68万元,增长17.09%;契税收入32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995万元,增长44.77%;耕地占用税上半年没有收入,比上年同期减收1502万元;其它税收收入71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593万元,增长9.08%;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共171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704万元,增长4.29%;教育费附加收入13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37万元,增长33.36%。
(二)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26345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支62997万元,增长31.43%。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农林水事务和一般公共服务5个民生支出大项中,这5项1-6月份支出达226606万元,同比增支50945万元,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86%,占增支比例的80.87%。
其中:⑴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增支19290万元,主要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和离退休费增加,另外今年普遍提高五保供养和低保的标准增加支出;⑵医疗卫生支出增支14141万元,主要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报销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省市专款拨入我市导致支出增加;⑶农林水支出增支10662万元,主要是省市一般和专项转移支付今年在农林水方面的资金较多,我市加大对海堤、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的建设力度,增加支出;⑷一般公共服务增支4661万元;⑸教育支出增支2191万元,主要是去年7月开始我市在职财政供养人员人均每月增资1200元增加教育支出。
(三)上半年财政运行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1、镇级财政收入表现稳健。今年上半年,全市21个镇(街)中有19个镇(街)的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超过镇(街)平均增长率的有11个,其中10个镇(街)增长率在20%以上。
2、主体税种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主体税种收入稳健增长,增值税(含营改增)和营业税收入16498万元,占税收收入的54.39%,同比增收2689万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收总额的56.68%。此外,地方小税种也表现抢眼,契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等共增收2051万元,为财政增收夯实基础。
3、房地产税收增长较快。房地产市市场销售活跃带动房地产税收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较往年明显好转。上半年,房地产税收收入13848万元(全口径),比去年同期增收2978万元,增长27.40%。
4、建筑安装业实现阶段性增收。上半年,建筑业税收收入13142万元(全口径),比去年同期增收2985万元,增长29.39%。主要是今年在建工程较多,加上部分建筑企业抓紧工程结算开票纳税,造成营业税收入阶段性增长,并带动城建税和相关附加收入的增长。
5、营改增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今年6月份,营改增扩大范围到所有营业税的征收行业,营改增税收由地方分成50%调整为25%,造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直接减收658万元。
6、非税收入比重仍然高居难下。今年上半年,我市非税收入20089万元,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的39.84%,较上年同期下降0.72个百分点,非税收入比重临近40%,财政收入质量没有明显提高。
7、民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完成263455万元,增支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和一般公共服务等5个民生项目,这5项上半年累计支出达226606万元,同比增支50945万元,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86%。
8、财力保障压力倍增。上半年,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9%,但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1.43%,在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同时,财政支出继续刚性迅速增长,特别是社保和医疗支出,占了地方财政支出的近50%。随着收入基数的增大,而新增税源未能得到有效补充,税收增长后劲明显乏力。收入的增长放缓与支出的刚性增长较快形成反差,财政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
从2016年上半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来看,虽然财政运行整体还较为平稳,但是由于全年支出需求较大,加之财政增收越来越困难,财政健康平稳运行迎来较大的挑战。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将放在加强组织收入和支出管理上,全力确保年度预算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一)咬住目标任务,确保完成全年增收任务。坚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咬住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不折不扣地执行市委、市政府对财税工作部署,细化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征收部门,责任到人,全力以赴抓好组织收入工作。
(二)准确研判形势,积极采取措施保增长。今年以来,虽然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各项减收政策不断影响财政增收,但也有很多增收的积极因素,如:云湛高速公路的开工、华润水泥开工生产、北部湾二期及三期工程建设、城东大道规划建设、市政工程投入的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向好等都有利拉动财税收入的增长。各征收部门要在化解各种政策性减收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做好组织收入工作。
(三)加强部门合作,切实堵塞征管漏洞。一是继续完善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国税营业大厅两税合力办公力度,堵塞征管漏洞;二是全面推行社会综合治税,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动态管理,对一些流动性强、税源零星、征收难度大的税种,加强各职能部门的信息互通,争取应收尽收;三是摸清重点税源,特别是营改增企业,国地税加强对接,严控税收流失;四是积极引进企业落户廉江,对外地建筑企业在廉工程项目主动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四)坚持统筹兼顾,抓好财力保障工作。坚持科学发展战略,坚持统筹兼顾,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保民生保重点支出,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资金得到落实。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发展,为经济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各位主任、副主任、常委: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至关重要。下半年,财政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发展方式的主线,坚持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着力抓好财政收支工作,保障全市各项重点工作和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扭住“三大抓手”不放松,全力打好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城市扩容提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科学理财,合理用财,为我市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附件2:2015年人大批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