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环境保护信息公开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廉江分局拟对廉江市九洲公共卫生中心医院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示
来源: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廉江分局  发布日期:2024-07-11 09:29:41
【打印】 【字体:


  根据廉江市九洲公共卫生中心医院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审批机构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4年07月11日至2024年07月17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审批机构反映。

  联系地址:廉江大道北56号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廉江分局,邮编:524400

  联系电话:0759-6681939

  传 真: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审批机构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廉江市九洲公共卫生中心医院

建设地点

湛江市廉江市石岭镇廉江市石岭镇石郊村委会禾斜角村

建设单位

廉江市恒基精神病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廉江市九洲公共卫生中心医院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石岭镇综合批发市场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A-01-03-A地块(地理坐标:东经110度8分30.042秒,北纬21度38分47.997秒),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2599.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6347.96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综合门诊病区楼(1#楼)、综合住院楼(2#楼)、3栋精神专科住院楼(3#、4#、5#楼)、后勤服务楼(6#楼)、7栋宿舍楼(7#~13#楼)以及医疗廊、门卫、监控、消防控制室(14#楼)、变配电综合房、设备房、机动车停车位、污水处理站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院区拟设300张病床位,门诊、急诊量预计约为330人次/日,即约12万人次/年。项目总投资5198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0万元;项目运营期劳动定员250人,在院内食宿最高峰人数为200人,项目全年营业时间为365天,医务人员实行24小时三班轮班制,每班8小时。本次环评评价范围不包括X光照射、CT等辐射设备,此类辐射设备需由有相应资质的评价单位另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向相关单位申报。

环评机构

湛江市红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废气
项目运营期废气污染源主要包括食堂油烟、备用发电机尾气、自建污水处理站的恶臭以及医院进出车辆尾气。项目食堂油烟由集气罩收集引入高效静电油烟净化器处理达标后,经通风管引至2#楼楼顶34米高油烟废气排气筒(DA001)排放;备用发电机尾气经水幕喷淋设备处理达标后,由通风管引至1#楼楼顶23米高备用发电机排气筒(DA002)排放;项目的污水处理设施均为埋地式,并加盖密闭,投加除臭剂,可有效降低恶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须通过加强管理等手段来减少塞车,尽量减少汽车低速进出车库所排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同时在院区内加强绿化,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2、废水
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包括员工宿舍区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和食堂含油污水。项目运营期员工宿舍区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食堂含油污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和医疗废水一起汇入自建污水处理站(预处理+混凝沉淀+二氧化氯消毒),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表2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预处理标准、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及廉江市石岭镇水质净化厂进水水质要求的较严值要求后,经院区西北面废水排放口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再通过管网进入廉江市石岭镇水质净化厂做进一步处理。
3、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有效措施对水泵、风机等声源进行隔声、减振、消声处理,规范操作管理,加强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确保项目院区场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4、固体废物
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自建污水处理站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后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自建污水处理站污泥暂存于污泥浓缩池,投加石灰消毒灭菌确保不具有感染性后,定期清掏收集并委托有相应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废医药包装材料属于一般工业固废,经集中收集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间,并交由有处理能力单位回收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含废油脂)每日收集放置在有盖容器内,定期对隔油池清捞废油脂,交由有相关处理能力单位收运处理。员工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5、地下水及土壤:合理划分防渗区域,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防 止污染土壤、地下水环境。
6、环境风险
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药品的使用管理,强化医疗废物暂存间的风险管理,严格环境风险管理机制,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加强应急演练,与区域事故应急系统联动,防范环境风险,确保环境安全。

公众参与情况

在项目环评信息公示公开期间,建设单位均未收到公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