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环境保护信息公开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廉江分局拟对廉江高压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示
来源: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廉江分局  发布日期:2024-04-26 11:56:54
【打印】 【字体:


  根据廉江高压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审批机构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4年04月26日至2024年05月06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审批机构反映。

  联系地址:廉江大道北56号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廉江分局,邮编:524400

  联系电话:0759-6681939

  传 真: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审批机构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廉江高压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广东湛江廉江市

建设单位

廉江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廉江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拟在湛江市廉江市新民镇廉安公路北侧建设“廉江高压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20542m2,总建筑面积1991.84m2,主要构筑物包括生产区、消防水池、消防泵房、综合楼、书房仔阀室至门站管道铺设等;项目建成后预计供气量为10亿立方米/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书房仔阀室改造新增出站ESD阀;(2)新建书房仔阀室至门站的高压连接输气管道长约1200m,管径为DN250,设计压力 10.0MPa;(3)廉江新民镇门站,设计输气量12×104N立方米/h,其中高压6×104 N立方米/h,只设置接口,次高压3×104 N立方米/h,只设置接口,中压远期3×104 N立方米/h出站,中压近期最小流量范围360~400N立方米/h,最大2500N立方米/h,考虑发展余量中压近期按照4000N立方米/h;(4)分输配套设施,门站内新增过滤分离、分输用户贸易计量、调压等分输设施,实现远程自动分输及数据传输;(5)廉江新民镇LNG储配站,设置2座低温立式储罐,LNG储罐总容积为200立方米;气化规模为高峰小时气化量5000N立方米/h,外输管道设计压力0.4MPa,工作压力0.35MPa。项目总投资495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0万元。项目劳动定员15人,均在厂内食宿,年工作365天,每天三班,每班8小时。

环评机构

广东粤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废气: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LNG卸车气、LNG储罐闪蒸气、动静密封点挥发气、非正常工况下的超压排空、厨房油烟、柴油发电机废气。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LNG卸车气和LNG储罐闪蒸气通过管道进入BOG温控加热回收系统回收,回收后经调压、计量、加臭后接入场区天然气管网;(2)动静密封点挥发气通过无组织逸散;(3)当项目管道和储罐发生非正常压时,设置于相应工艺管道和出罐顶的安全保护装置(安全放散阀)会排出天然气,站内设置EAG空温加热器,低温气体与空气换热后,确保放散气体尽快扩散;(4)厨房油烟由静电油烟机处理后引至楼顶排放;(5)柴油发电机废气经发电机供货厂家配套供给烟气水幕处理后通过楼顶排放。
废水:营运期废水污染源主要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1)生活污水经隔油隔渣池+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由广东中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拉运至鸡笼塘村的荔枝园内灌溉,不外排,农灌尾水可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中旱地标准要求;(2)项目柴油发电机废气采用水喷淋处理,需要定期补充水来补充蒸发损耗,喷淋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3)项目使用热水浴对冬季门站进站天然气进行加热,防止进站天然气温度过低,热水浴水定期补水,循环使用不外排。
噪声:(1)积极选用低噪声生产设备;各接头处联接采用软材料;(2)对于柴油发电机,基础加减振器隔振,排烟管进行消声处理,与建筑结构结合处填充软性材料,避免震动影响;(3)合理进行管道设计,控制管道内的气体流速,防止产生振动和噪声;(4)总体布置综合考虑声学因素,合理规划、分区布置,合理分隔吵闹区和安静区,避免或减少噪声对安静区的影响;(5)站区周围栽种农作物进行绿化,道路两旁种植花卉、树木。
固体废物:项目营运期固废主要有废渣、废滤芯、维修保养过程产生的废机油、废油桶以及废含油抹布、臭剂桶、员工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废渣交由有相关处理能力的单位处置;(2)废滤芯由原厂家回收利用;废机油、废机油桶和废含油抹布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3)臭剂桶回用于采购臭剂过程;(4)员工生活垃圾、餐厨垃圾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地下水及土壤:采取源头防控、分区防渗措施、严格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等措施。
环境风险: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的培训、宣传和应急演练,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启动环境应急预案。

公众参与情况

在项目环评受理公示期间,建设单位未收到公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