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关于《廉江市城区“门前三包”管理办法》的解读
来源:廉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发布日期:2022-07-04 10:52:50
【打印】 【字体:

  一、政策背景

  “门前三包”管理是维护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工作,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入推进,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服务水平有了一定提升,城市容貌显著改善,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卫生责任制落实、市容秩序管理等问题日益突出,仅依靠政府管理难以有效解决。“门前三包”是城市管理多元参与的一种重要模式,需要在制度层面提供明确指引和有力保障,但《廉江市城区“门前三包”管理办法》(2013年12月施行)有效期已满,2019年3月机构改革后职能转变,为有效衔接工作,需要更新修订政策文件继续规范和推动“门前三包”管理工作。2022年1月,廉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启动制定《廉江市城区“门前三包”管理办法》。

  二、《管理办法》的制定依据

  主要依据或参考以下政策文件制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城市管理执法办法》;

  (4)《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5)《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

  (6)《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7)茂名、湛江等其他地市的“门前三包”政策文件。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行多元参与、共同管理的治理模式,让市民群众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从而创造整洁、干净、文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四、主要内容

  (一)“门前三包”责任工作

  1.包卫生

  ①做好责任区域内环卫保洁工作,做到垃圾污水等不乱倒、不乱丢、不落地。

  ②责任区范围内做到地面无积水、油污、痰迹、果壳、纸屑等垃圾。

  ③门窗、橱窗及建筑立面无乱张贴、乱涂写,店面广告、遮阳蓬布不乱设置。

  ④垃圾实行袋(桶)装化,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并按环卫主管部门指定时间、地点放置,做到垃圾不落地。

  ⑤有义务劝阻、举报他人在责任区范围内乱扔、乱倒、乱涂写、乱便溺、乱吐痰等破坏城市环境卫生的行为。

  2.包绿化

  ①负责责任区内绿化树木及花草完好洁净,不受损坏。

  ②不在绿化树木上晾晒衣物、吊挂物品。

  ③负责劝阻、举报他人在“门前三包”责任区内乱折树木、践踏绿地等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

  3.包秩序

  ①入室经营。

  ②门前车辆按指定位置、指定朝向停放,摆放整齐有序。

  ③不乱搭建、不乱堆放、不乱拉挂,不乱摆卖。

  ④对责任区内乱停放车辆、乱设摊点、堆物作业等影响城市市容秩序行为,应积极劝阻或向有关部门举报。

  (二)《管理办法》共设十四条

  1.第一条至第四条,主要对“门前三包”工作作出原则性规定,包括目的与依据、工作原则、适用范围、“门前三包”定义等内容。

  2.第五条至第七条为组织与实施。明确“门前三包”责任主体、责任区域、责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3.第八条至第十条为考核与监督。建立监督管理考核机制,明确各街道办和有关部门等不同主体的监督考核责任。

  4.第十一条至第十二条为法律责任。规定了对违反《管理办法》中禁止规定的处罚措施。

  5.第十三条提出本办法可作为本市各镇“门前三包”管理办法工作的参考。

  6.第十四条规定了《管理办法》的施行日期。

  五、主要制度和措施

  (一)明确责任区域范围。《管理办法》针对责任区域的划定、明确责任书和责任牌内容等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并对街道办或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责任区域的划分是“门前三包”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合理地划分“门前三包”责任区域,能够有效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在开展“门前三包”工作之前,需要对实施的区域进行细致的调查摸底,对每户店家、每个单位进行上门走访调查,了解各家的具体情况及对“门前三包”工作的认知,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区域做好测量,并合理进行划分。

  (二)明确责任主体的责任和权利。《管理办法》从多个角度明确了责任主体的责任和权利。“门前三包”规定的责任区域与各责任主体密切相关,而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需要由各责任主体积极、有效落实。因此,在规定责任主体需要履行“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责任的同时,也应保障责任主体在责任区域内享有的权利,如有权劝阻和制止责任区域内车辆乱停乱放、随意倾倒垃圾、乱拉乱挂等行为,从而充分调动责任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推进“门前三包”工作,实现城市管理多元合作。


      附件:廉江市城区“门前三包”责任书(样式)


2023-07-18_001.jpeg2023-07-18_002.jpeg2023-07-18_003.jpeg


【点击查看相关文件】http://www.lianjiang.gov.cn/zwgk/zfwj/content/post_163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