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启新
2014年 2月 27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的部署,积极实施“规划引领,工业强市,城乡宜居,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城区扩容提质建设为三大抓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两项指标跃上300亿元新台阶。
(一)主要计划目标圆满完成,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长速度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3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增长速度高于年度计划目标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6.61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增长速度高于年度计划目标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长速度低于年度计划目标3.5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07万元,比上年增长14.9%,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4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30.7:37.6:31.7调整到2013年的28.6:41.4:30.0。全市三级库财政收入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公共财政收入8.16亿元,实现年增收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增长速度高于年度计划目标6.2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2%,增长速度高于年度计划目标100.2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长速度低于年度计划目标1.5个百分点。直接外贸出口总额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6%,增长速度高于年度计划目标28.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4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增长速度低于年度计划目标0.5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5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长速度高于年度计划目标0.5个百分点。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8.1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3%,主要社会事业指标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
(二)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快,完成任务效果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明确重点项目的工作任务,实行分工负责制、进度倒逼机制、督查督办制等管理制度,确保各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市共安排重点项目71项,总投资184.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88亿元。至年底止,竣工项目27项,按年度计划顺利推进,未完工的项目27项,已动工建设,但推进速度较慢的项目9项,前期预备项目8项,累计完成投资71.976亿元,其中年度完成投资62.396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94.71%。年度竣工项目分别是:水库移民双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二期工程、昌发集团石岭木业制品专业园、百信商业广场、遂六线(石岭至六深)改造工程、谢鞋山风景区一期工程、高路华电器生产项目、泰亨电子生产项目、强达五金生产项目、弘德科技生产项目、金泰木业、星峰水泥粉磨技改项目、市保障性住房、农垦廉糖公司拆迁安置楼、廉山淀粉厂、天一电器家电厂、万福新节能环保砖厂、锦绣华景一期、万科苑一期、荣丰.山景名邸花园、龙基豪苑小区、鑫源国际广场二期、市中环四路改造工程、卓越幼儿园、县道杨营线(杨村包墩至营仔)改造工程、县道白青(鸡公埇至青平段)改造工程、县道横和线(白坟坡至和寮镇)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改造示范镇(石颈镇)工程。今年重点项目推进顺利,竣工重点项目是历年最多的一年,基本能做到投资完成与时间节点同步。完成年度计划投资比例分别是:房地产项目完成175.84%,工业项目完成110.25%,交通项目完成86.66%,现代服务业项目完成82%,能源项目完成73.75%。
(三)工业企业提能增效,园区扩园升级,实现新突破
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04.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84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13.9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61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0%,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5家,比上年底增加22家。
产业园区聚集发展已具规模,工业强市的进程日益加快。市经济开发区共有企业135家,投产企业125家,其中规模以上61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实现税收7438 万元,比上年增长35%,实现出口创汇78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0.2%。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现已开发建设3081亩,引进企业40家,建成投产企业34家,在建6家。金山工业区首期已落实征地4300亩,引进企业8家。沙塘工业聚集区入园企业昌发家具、港圳木业、金泰木业等已基本建成,华润水泥项目按计划推进。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荣获全省产业转移园考核一等奖,获得省政府1000万元和500亩用地指标的奖励。
(四)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7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全年粮食总产量41.02万吨,比上年减6.3%,其中,稻谷产量31.72万吨,比上年减8.7%;油料作物产量4.41万吨,比上年增长7.9%;蔬菜总产量90.61万吨,比上年增长9.1%;水果总产量36.45万吨,比上年增长8.7%;出栏肉猪140.99万头,比上年增长9.5%;水产品总产量18.08万吨,比上年增长9.6%;木材采伐量11.3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9%。全年新种植红橙10854亩。全市拥有湛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菜篮子”生产基地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84个。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56万亩。全市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生猪养殖场有401户。龙头沙国家一级渔港项目工程已动工。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47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610宗。通过PK,成功竞得三年扶持资金达9000万元的广东省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五)商贸旅游繁荣活跃,第三产业良好发展
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繁荣稳定,商贸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8家,累计158家。全市旅游接待285.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2%,实现旅游收入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62.5%。谢鞋山野生荔枝林风景区首期项目、百信商业广场已建成,廉江市家电研发展销中心完成了地下基建工程。房地产业蓬勃发展,锦绣华景、鑫源广场、万科苑、佳和、雅居园等楼盘推进较快,塘蓬、青平等镇级房地产发展良好。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房地产销售面积40.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9.4%,房地产销售额15.07亿元,比上年增长78.7%。金融业发展良好,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22.49亿元,同比增长14.8%,贷款余额85.13亿元,同比增长14.2%。
(六)民生工程有序推进,民生保障逐步加强
“规划引领”的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廉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行动规划、城市整体风貌规划已审批通过。生态文明城镇村建设成绩显著。全年完成长山镇、石颈镇、塘蓬镇和石角镇新一轮总规划修编,及82条新农村规划编制。石城镇毛黎村、河唇镇坑仔唇村评为广东省第二批宜居村庄;石城镇谢茂村、营仔镇旺村仔等7条村评为湛江市第三批宜居村庄;石岭镇、营仔镇评为湛江市第三批宜居城镇。新一轮扶贫开发工程已投入帮扶资金7400多万元,完成村集体帮扶项目389个。城区供水整合改造工程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401套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覆盖全市的平价商店45家。农村安居工程全部完成,3330户全部竣工。建设移民新村45条,完成改造移民住房2211户。镇村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建成村级文化室80间,和寮文化站中心楼建设项目已进入装修阶段。19个镇(街道)已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1986条村庄启动保洁工程。县道、村道硬底化及农村危桥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全年建成省道、县道水泥硬底化106公里,乡村道路硬底化312公里,城镇街巷硬底化22.36万平方米,雅塘沙坡桥、吉水高坝河桥已竣工通车。塘山公园及绿道网建设工程正在有序开展。
(七)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我市荣获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河唇、安铺、罗州、城南、城北等5个镇(街)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全年新建和改扩建镇中心幼儿园5所,村级幼儿园106所,全市幼儿入园率93%,小学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94.6%,高中毛入学率90%,高考升学率68.76%。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我市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市电影公司和粤剧团已完成体制改革前期工作。体育事业发展良好,全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6.26万平方米,体育馆项目已完成动工前的准备工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2%,我市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一年多来,实现业务收入、服务质量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三不降”,是湛江市唯一实施绩效工资后业务不下降的县市。计生工作被评为全国人口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乡村计生论坛”被评为省计生宣教创新项目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社会治安形势稳步好转,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稳步提高。
各位代表,2013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同时,也要看到我市作为省内欠发达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需要进一步扩大;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因而,今后一段时期内,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仍然是我市的第一要务。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14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四年,为加强预期目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建议我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农业总产值增长5%。工业总产值增长20%,工业增加值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外贸出口增长25%;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84‰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全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的部署,全面实施“规划引领,工业强市,城乡宜居,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建设北部湾新兴工业城市为目标,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城区(镇)扩容提质建设为三大抓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工业快速发展
2014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工业发展以建设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致力打造家电、陶瓷、家具三个产业中心。加快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致力打造家电研发中心、家电展销中心、家电质检中心三大平台,推进廉江市电子电器研发中心年内建成使用,以进一步推动我市家电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实施“扩园升级”工程,积极争取省把金山工业区和沙塘工业区纳入产业转移工业园范围,确保园区可持续发展。加快完善金山工业区的路网及排水排污工程的建设,确保金山工业区新引进的企业今年全部建成投产,积极做好金山工业区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引进企业10家。推动产业园梧村垌片区在建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水库移民双转移培训就业基地配套设施和水东烈功能配套区建设。力争华润水泥商品混凝土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项目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建设进度。做好跨省特别经济合作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争取上级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打造工业发展新平台。
(二)强化重点项目责任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跟踪责任机制,加强项目督查、督办的力度,做到抓重点项目人人有责任,级级有目标,推动重点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出效益。2014年初步安排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2项,总投资153.77亿元(不含前期预备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8.12亿元。按项目投资额分类,投资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项目19项,总投资5.8亿元;投资5000万元以上至1亿元的项目8项,总投资5.78亿元;投资1亿元以上至5亿元的项目30项,总投资93.64亿元;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5项,总投资376.55亿元。按项目建设的进度分类,续建项目18项,总投资61.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206亿元;新开工项目36项,总投资91.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91亿元;前期预备项目8项,估算总投资327.9亿元。(重点项目安排情况详见附件:廉江市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
(三)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交通瓶颈问题
加快构建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争取上级支持,尽快开通渝湛高速公路龙头沙渔港出口,动工建设廉江火车站广场和325国道廉江段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石岭至龙湾路段以及横和线吉水至和寮路段的扩建升级。加快推动省道遂六线园岭仔段路面改造。尽快完成石角西桥、西山大桥、烟塘桥、车田牌桥、矮岭仔桥、高坝河桥等危桥改造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廉江市久渔港、龙头沙一级渔港、营仔二类渔港、良垌湍流三类渔港建设。力争完成廉安公路、省道廉坡线市区至高速出口的路灯安装工程。配合做好湛江机场迁建选址工作和汕湛高速廉江段前期工作。
(四)加大城镇扩容提质建设力度,打造镇级发展增长极
以拉大廉江城区框架为依托,提升城市新形象,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北部湾新兴工业城市。加快推进北部湾大道二期工程和廉南大道建设,形成新的城市格局。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加快完成农垦廉江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家电研发展销中心及商服会所等“三旧”改造项目建设任务。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做好镇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强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安铺、石岭、青平、塘蓬、良垌、河唇、横山、和寮、高桥等镇加快建设示范性小区,加快建设安铺、石岭、青平等三个中心镇的污水处理厂,把发展镇级房地产业作为加快镇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镇、推动镇级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五)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建设现代农业
积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落实好发展粮食生产的四项补贴政策,促进粮油糖均衡增产,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绝对安全。加强红橙种植管理,年内完成新种植0.5万亩的任务。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计划申报湛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大力推行粮食、水果、外运菜标准化生产,努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全面推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增加土地流转面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大力培育功能和效益多样的森林资源,扩大油茶和珍贵树木种植面积。推进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加大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动工建设南堤围、公安围、红寨围、南沙联围等4宗海堤加固工程以及名教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
(六)加快开拓多元市场,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推动商贸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流通业多元化发展。支持百信商业广场、御景城购物广场、永福购物中心、二力城等购物中心打造成为辐射带动力较强的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加快家电研发展销中心、粮油交易中心、建材交易中心、廉江市石材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农超对接”平台,扩大平价商店覆盖率。规范发展电子商务,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协助加快推进湛江海关驻廉江办事处建设力度,为外贸出口创造更便捷条件,积极开拓家具、家电、日用陶瓷、皮革制衣等产品的国际市场。继续推进九洲广场、城北公园建设,提高廉江城市旅游文化品味。全力推进谢鞋山风景区、佛香山观音寺、塘山岭休闲绿道网、青年运河休闲观光绿道、谢鞋山道路、龙湖山庄五星级标准酒店、凯登大酒店扩建、营仔海润酒店等项目建设。支持谢鞋山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建设晟安广场、龙源花园商住楼、鑫源国际广场三期工程、锦绣华景商住区二期工程、二力城商住楼一期工程、鑫源发展大厦、永兴国际城一期工程等商住楼盘。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积极实施银、政、企合作的激励机制,提高金融业对企业的贷款支持率。进一步扩展城市公交覆盖面,规范发展交通运输业。
(七)着力办好民生实事,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进一步推动扶贫“双到”工作深入开展,突出抓好贫困村的村道、村容村貌、用水、用电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贫困村庄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贫困村经济,致力贫困村脱贫致富。认真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资纠纷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工作,建设创业型城市。切实解决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建设“村村通”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移民新村45条,解决1500户移民的住房问题。管理好镇、村敬老院,提高入住率,大力扶持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民资建设养老机构。继续推进镇村保洁工程,净化美化群众生活环境。建设乡村道路水泥硬底化300公里,抓好农村公路养护。加快建设城区内南街、黄村街、三八路、永安路等大街小巷水泥硬底化工程。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继续抓好良垌、石岭、营仔、长山、新民等5个镇的教育创强工作,力争在第一季度通过省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启动高桥、石城、青平、横山、车板、吉水等6个镇的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引入民资加快推进廉江市实验学校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镇(街)文化站中心楼建设,继续推进村(居)委文化室建设,做好廉江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化普查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工作,推进市电影公司和粤剧团改制工作。加快市体育馆的建设,以承办十四届省运会比赛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我市体育运动水平。进一步完善镇(街)、社区、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推进城南、城北创建健身园,良垌、横山、雅塘等镇建设农民健身工程。认真做好廉江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城乡医保报销比例在现有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到乡村卫生站,继续加大医护人员绩效工资实施的考核力度。提高卫生医疗服务质量,抓好基层卫生院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和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工作以及市妇幼保健院创二甲工作。积极支持民营医院发展,加快建设湛江健杰皇家医院、合力肾脏病医院。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不平衡问题。深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大力建设诚信社会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加快社会管理创新。
各位代表,2014年工作任务繁重而又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指导下,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北部湾新兴工业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