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虽已是寒冬,但行走在车板镇的乡间田野,依然满目葱茏,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农民正在地里摘辣椒、为辣椒除草,基地里的硕大黑皮冬瓜非常喜人、澳洲茶树迎风摇曳……这是该镇党委政府在广州市白云区派驻廉江市车板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全力支持下,围绕乡村振兴,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丢荒地复耕复种的结果,让曾经的撂荒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记者在白云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的带领下,利用半天的时间先后探访了该镇雷公山、黄坡塘、多浪、旧埠、良田等生产种植基地,在现场可以看到,有的基地正在种植辣椒、有的基地种植上了番茄,有的基地的辣椒已经开始收成,有的基地满是硕大的黑皮冬瓜,有的基地里番薯苗青葱一片,淮山苗爬满藤架,澳洲茶基地更是芳香满山……这些勃勃生机的景象,共同描绘出该镇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据陪同记者采访的镇干部介绍,为让撂荒地重新“活”起来,该镇党委政府在广州市白云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全力支持下,开展以撂荒地复耕为抓手,以推动种植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实施“六个五百亩”为途径,通过“党建引领发展,让土地‘醒’起来;引导乡贤回归,让土地‘活’起来;发展种植合作社,让土地‘联’起来;引进龙头企业,让土地‘能’起来”等四大措施,探索出一条盘活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荔枝江村委雷公山村辣椒种植基地,记者正好遇到在地里劳作的承包人廉江市兴东红橙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兴。他介绍了自己到车板镇流转承包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的初衷,他原本就是农民,对土地非常感兴趣,当初看到这些土地被撂荒了,是一种浪费,因此他到板雷公山这里承包撂荒地复耕种植辣椒,既可以解决当地部分农民在家门口的就业问题,也能发展自己的经济。
该公司在荔枝江村委雷公山村流转土地300多亩撂荒地,将农民原来小田块的田埂铲除,集中整合成连片大田进行机械化耕作,这样还增溢土地45亩,增溢率达15%。群众保底每亩每年收益43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保底收益19000多元。该公司还设置爱心岗位,专门招收防返贫监测户群众,村民通过在家门口就业。现在每天有60多个人在辣椒基地做工,到辣椒收成时还需要更多工人,每人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
据了解,目前在车板镇流转复耕撂荒土地的还有广东康寿农业、广东好农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澳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廉江市百正种植合作社、广东凌琦种养合作社等,他们与兴东公司一样均采取“合作社(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实行“保底收益+盈余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流转复耕撂荒土地3500多亩,将农民手中的闲散撂荒土地集中起来经营,使农田水网、路网、电网等设施的更加完善,形成了冬瓜、红薯、澳洲茶树、辣椒、淮山、番茄、水稻等种植基地,推动了种植业的融合发展,并建立了番薯粗加工生产线,还引进澳洲茶树精油提炼厂落户车板镇,同时成立了车板镇成源农特产营销中心,线上线下统筹集中经营该镇粮油、鸡鸭蛋、番薯、海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特别是企业进驻后,农户通过“跟着企业种”,搭上了企业销售的快车,解决了农户种植收成最忧愁的销售问题,也探索出一条“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乡村振兴路,破解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
车板镇镇长杨桥升说,自从广州白云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该镇后,队长杨明华就带领工作队全面摸清底数,迅速进入状态,利用晚上到村去发动群众对撂荒耕地进行复耕复种,同时大力鼓励引导乡贤回乡创业,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共有3000多亩,还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引进外地企业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目前该镇共流转土地3500多亩,为村民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广州市白云区派驻廉江市车板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车板镇旧埠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何津告诉记者,他们进驻之后,以撂荒地复耕复种为抓手,推动整个车板镇的种植业融合发展,他们通过联系车板当地的几个企业来与合作社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增加他们的收入。针对旧埠村当地缺乏灌溉用水的情况,他们驻镇组团单位为该村打灌溉井,进行创业帮扶。
在车板这片热土上,处处留下了白云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身影。他们自去年7月进驻车板镇以来,开始了乡村振兴工作路上的风雨兼程。他们奔走在各个村落,脚上沾着红土、心里念着村民、肩上扛着责任,引进企业、成立合作社流转唤醒了撂荒土地,加大投资完善农村、农田基础设施,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揭英隆 苏剑文 毛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