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在外闯世界的人都用“融不入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来表达农村人进城打工后,不知人归何处的内心感触。但对于廉江山区青年黄钦年来说,他既能“融入城市”,也能“回到故乡”,在外闯出一番事业后反哺家乡。
初生牛犊,闯市场
黄钦年是土生土长的石角镇青年,他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雄厚的资本,只是山区农民的儿子。可他既进城扎了根,又反哺了故乡,无论在哪里都创出了一番事业,因此,他被廉江市关工委评为“农村创业青年带头人”,他公司经营的农副产品被湛江市扶贫办评为“湛江扶贫产品”。
在21世纪初,黄钦年与很多农村青年一样,背起背包到深圳闯世界。头脑灵活的他在工厂干了几年后,积累了一点资本与一定的经验,他就独立经营电子产品,凭借自己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商业信誉,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深圳购置了两套房和小车,可以说他已是一个成功的进城青年了。
不惧回“零”,再出发
对黄钦年来说,2012年是一个难忘之年,由于各种原因,生意失败了,于是他把自己在深圳的两套房和小车转卖用来还债,但还是欠80多万元债务。
后来,黄钦年携手妻子毅然北上长沙寻找发展机会。到了长沙之后,一切从零开始,但黄钦年不再从事原来熟悉的电子产品生意,而是转行加入了食品行业,参与食品研究开发与经营,特别是专注农副产品。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长沙的几年时间里,黄钦年凭着他对市场灵敏的“嗅觉”和农村人对原生态食品的认知,让他在食品行业迅速崛起,闯出了自己的市场,拓宽了业务,事业蒸蒸日上。不久,他不但还清了债务,还在长沙购置了房产和土地,再次实现了融入城市的梦想。
反哺家乡,助脱贫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在2018年底回到了家乡石角,准备投资办厂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由于水源保护的原因,不能在石角镇办加工厂,他便到石角的邻镇广西陆川县良田镇注册办起了食品加工厂。
黄钦年说,虽然在外创业成功,但依恋家乡、反哺家乡的感情始终不变。他的加工厂虽然设在广西,但工厂以招聘贫困户为主,特别是优先考虑石角镇的贫困户,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实现劳动致富。
2019年底,在石角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黄钦年再注册成立了廉江市山稔花投资开发旅游有限公司,除了开发旅游景点,推介旅游产品,还收购农民种植的萝卜、黄瓜、辣椒、芥菜等蔬菜进行加工,制成萝卜干、黄瓜干、酸菜、辣椒酱等,形成品牌,在网上和实体店销售,让山外的人了解并爱上山区的农副产品。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产品,黄钦年又成立了廉江市佳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成为合作社社员,目前已经建立500多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当地政府又帮助他解决建冷库的用地问题,便于收购新鲜蔬菜以及水库移民捕捞的水库鱼(以白肖鱼为主)和水库虾,帮助农民和移民增加收入。
在白肖鱼收购点,记者看到村民正将刚捕捞上来的白肖鱼卖给合作社。据正在交易的村民介绍,白肖鱼是鹤地水库的一种特产小鱼,他们每天捕捞多少,合作社就收购多少。他一天捕鱼60多斤,有300多元的收入。
黄钦年说,合作社每天收购移民捕捞的白肖鱼约3000斤,每斤价格在5元左右,有多少收多少。每天需要雇佣10多个工人对收购来的小鱼进行加工。同时,建起了石角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对外推介石角镇的旅游资源和销售本地特色产品,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鹤地水库的特产白肖鱼更受青睐,每天销售鱼干达1000多斤。谈到今后的打算时,黄钦年说,下一步,他们将联合廉江市18个镇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抱团发展,通过线上和线下OTO模式,推销廉江本地的特色农产副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28日—31日在广州举办的广东省脱贫攻坚成果展览上,廉江市山稔花投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受到客商的欢迎,得到了主办方的肯定,湛江市扶贫办专门为该公司发来表扬信,并把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定为“湛江扶贫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