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首页 > 廉江市罗州街道办事处 > 政务动态
廉江市罗州街道黄村社区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单位——法治德治自治同步 绘就和谐安居美景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1-01-28 10:04:17
【打印】 【字体:

  糖水、煎饼、串串香、麻辣烫……每当夜幕降临,廉江市罗州街道黄村社区黄廖村美食角各种食物的香味汇在一起,诱惑着过往行人的味蕾。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当地网红美食打卡点,在白天完全是另一番模样。居住在黄村社区的大妈们在欢歌中翩翩起舞;做晨运的人们驻足在旁边的法治宣传栏,闲聊新的政策法规;隔壁的法律图书角向居民免费开放,提供阅读服务;法律图书角前面的法治室里,几名“法律明白人”向来访人员解释相关法律条例……

  黄廖村美食角是黄村社区为助力廉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解决乱摆卖问题而打造的文明示范点,也是该社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缩影。近日,省司法厅、民政厅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确认2020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的通报》,黄村社区被评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单位。

  在用心、用情的工作中,黄村社区探寻出了民主法治的“密码”: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提升居民素养,以“自治”共治共享。正是这“三治”的同步实践,社会和谐安宁,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安居乐业,是如今黄村社区的真实写照。


  整合资源治理“马路集市”

  黄村社区位于廉江市黄村街48号,辖区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总人口10122人,其中户籍人口6861人、流动人口3261人。黄廖村是该社区的繁华街区之一。三年前,黄廖村美食角所在的地方还是杂草丛生、垃圾乱丢的荒地。卖小吃的商贩集中在学校门口的道路上,常常把路堵得水泄不通,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2017年,罗州街道整合辖区资源,集众之力,各职能部门按照自身工作职能,从环境卫生、治安联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认领任务,投入30多万元建立占地1000平方米的黄廖村美食角,彻底解决辖区内“马路集市”及夜市扰民问题。

  “为解决美食角问题,罗州街道第一时间想到了让我们社区党组织出面,作为核心组织各方力量,召集社区、几所学校的负责人等多个单位以及商贩代表坐到一起,讨论事情的解决办法。”黄村社区党委书记黄致远介绍,在党建引领下,各邻居理事会和辖区内机关单位、社会组织乃至驻村律师等,都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一番商议之后,大家决定利用黄廖村闲置的荒地,打造一个美食角。

  如今,市场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卫生情况,每天有专业的保洁员清理垃圾。卫生好、人气旺成为这里的标签,美食角生意红红火火。对于黄村社区来说,学校门口的路不堵了、商贩的营业问题解决了,还能对每个摊位收取300—600元租金,作为黄廖村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一举多得。


建好阵地普法化解纠纷

  行走在黄村社区,有着红色边框和文字的宣传栏,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道路旁的法治宣传栏、法治广场、法治长廊、公共法律服务标识等法治元素处处可见。在黄廖村文化楼一楼,明亮宽敞的法律图书角里,几名居民正安静地翻阅《劳动合同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及法律理论方面的书籍,在轻松愉悦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据了解,法律图书角重点配置了《宪法》《民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人民调解法》,以及与群众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法律知识读本,不仅有利于群众学习法律知识,方便群众向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同时也便于干部职工在空闲时翻阅法律知识读本,宣讲法律法规,提升法律素养,顺利调处矛盾纠纷。

  温锡勇是罗州街道司法所副所长,他是法律图书角的常客。“法是日常调解群众矛盾中的利器,法律图书角很好地为我们拓宽了视野,增长知识。”温锡勇表示,黄村社区把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作为社区的“重头戏”,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学习载体、完善法治阵地,通过普法宣传把法律知识送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结合社区实际,创新方式、挖掘亮点,建立“人民调解室”“法律服务工作室”“法律援助点”,培养“法律明白人”,仅去年就累计成功调解纠纷16宗。

  2019年底,住在黄村街南一横巷的李某打算建房,邻居欧某、莫某以李某占用他人土地为由进行阻止。双方一直争论不休,甚至差点动手打起来。社区、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干部先后多次到场调停都未能成功。同是社区人民调解员的黄致远深入走访摸底,经过调查取证了解到,李某原有一大一小两间房屋,其中大屋有证,土地没证,小屋证件齐全,但占了道路,一直是周边居民出入的障碍。新建大屋基地超面积,占了公共场地。

  “我们通过向李某讲解有关土地管理法的法律法规,讲事实说道理,如果其执意不改,我们将按照拆除违法建筑方式进行处理。”经过多次耐心地劝说,李某同意拆除小屋还路于民,大屋按旧址面积新建,欧某、莫某均表示同意。邻里三家终于握手言和。

  面对这样“鸡毛蒜皮”的纠纷,黄致远坦言,既要讲法律又要讲人情,确保公正公平、合理合法。


党建引领提升法治水平

  近年来,黄村社区党委创新构建“一张网、二件事、三个制度、四个内容、五个原则”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组织区域内11个党组织共同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创建“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居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辖区其他党组织负责人任组员。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为引导,创新服务载体,强化法治阵地建设,黄村社区积极开展多项创建工作,实现组织建设有力、民主建设规范、法治建设扎实、社会和谐发展,出色完成了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湛江市“创意党组织生活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的一等奖、湛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在罗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黄村社区把贯彻落实“四民主、一公开”作为创建“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法治教育,社区创建工作硕果累累。目前,该社区配有1名社区法律顾问、3名人民调解员、3名“法律明白人”。

  “‘法律明白人’懂法律常识,主要由街道驻点干部、退休老党员、当地颇有威望人士和热心志愿者组成,他们相当于‘赤脚医生’,可以简单回复群众日常咨询的法律问题。”温锡勇表示,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完善,村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越来越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黄致远说,在大力推行社区区域化党建背景下,黄村社区积极推行“网格化+区域化+信息化”治理模式,将社区划分为3个网格,在黄廖村、垌心村、禾盛花园小区等设立6个邻居理事会,服务窗口有效整合,形成齐抓共管的网络体系,每月定期召开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逐一解决群众反映问题。

  在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创建中,该社区建立起畅通收集渠道—关注民意诉求—合理分类整理—快速有效处理—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把矛盾化解在辖区、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自己事情自己管、自己办”的群众自愿、自治民主管理。通过发放便民服务卡、公布服务电话等手段畅通居民信息渠道,构建覆盖全社区的信息传递和民情反馈制度,建立邻居理事会互动机制。利用微信、QQ群、社区志愿队等服务载体,将党建工作、服务群众、安全稳定工作等纳入网格化管理中,做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及时交流社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