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张照片,真把上石村的涉水危桥修好了!现在接送孩子上学、拉农产品赶集,晚上出行,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近日,河唇镇上石村村民吴大爷站在新修缮的桥上,对着镇人大代表罗金凤连连道谢。这一变化,源于镇人大推行的代表 “随手拍” 履职机制 —— 人大代表用手机镜头记录村里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 “拍 - 转 - 办 - 督” 闭环,让一个个 “村里事” 得到快速解决,为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注入 “微动力”。
镜头对准出行难题,“随手拍” 修好村民 “安心桥”
罗金凤是上石村的 “老熟人”,作为村委干部,她总习惯带着手机在村里转悠,遇到影响村民生活的问题,就随手拍下来。今年3月初,她在走访村民时多次发现,南坦村上石村至下石村之间的麻龙桥过于低洼,桥面也出现多处裂缝,尤其是雨天浸桥很深,老人、孩子通行十分危险。不少村民反映:“这桥是村里进出的主要通道,再不抬高,真怕出事儿!”
罗金凤当即用手机拍下危桥的照片,配上 “上石村村麻龙桥严重低洼,遇水则积,涉水过深,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尽快抬高” 的文字说明,提交给镇人大。镇人大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核查,随后将 “随手拍” 内容转交给镇政府乡村公路养护站,并明确督办责任人与整改时限。乡村公路养护站立即协调申请上级专项资金,组织施工队伍对麻龙桥进行全面抬高,并加固更换了护栏。“以前走这座桥一到下雨就没办法出行,现在抬高了再也不用担心了!” 罗金凤说,自 “随手拍” 机制推行以来,她已累计报送村里事相关问题线索 8 条,均得到妥善解决。
画面聚焦环境痛点,“小照片” 清走“垃圾山”
“村头、村中的空地堆了快2个星期的垃圾了,天热一晒全是味儿,苍蝇蚊子到处飞,太影响生活了!” 在镇人大代表刘凤南的手机里,存着一组拍摄于清晨的照片 —— 村头、村中闲置空地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成了小山,塑料袋、破旧家具散落一地,周边村民路过时都得捂着鼻子快步走。这是他在秧地坡村求走访,多位村民集中反映的环境难题。现如今负责该村垃圾清运的第三方公司暂停了清运服务,导致垃圾持续堆积,眼看就要影响村容村貌和村民健康。
刘凤南当即拍下垃圾堆积的现场照片,详细标注了位置和堆积时长,提交给镇人大。镇人大收到线索后,立即联系镇政府规划和生态环保办核实情况,并协调到 1 辆临时清运车,同时组织镇人大代表、村 “两委” 干部和志愿者现场协助分类清理。仅 1 天时间,堆积的 “垃圾山” 就被全部清运完毕,并动员村中自行请保洁员,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以前路过这儿都得绕着走,现在干干净净的,看着都舒心!” 村民钟大叔看着清理后的空地,脸上露出了笑容。截至目前,镇人大代表通过 “随手拍” 累计解决村里的垃圾清运、污水乱排、杂物堆积等环境问题 18 件,为打造整洁宜居的乡村环境助力。 建立闭环督办机制,让“随手拍”办好每一件村里事 “‘随手拍’不是‘拍了就完’,关键要形成‘发现问题 - 转交办理 - 跟踪督办 - 结果反馈’的闭环,确保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村里事都有回音。”市、镇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钟昌艳介绍,为让 “随手拍” 真正惠及村民,镇人大制定了《代表 “随手拍” 履职工作办法》,明确代表拍摄内容需聚焦村里事,涵盖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水利)、环境整治(如垃圾清运、污水治理)、公共服务(如养老、教育、医疗)三大领域,避免 “泛泛拍、随意拍”;同时建立 “专人对接、分级办理” 机制 —— 简单问题由镇人大直接协调村 “两委” 现场解决,复杂问题形成《督办函》转交镇政府,明确整改时限,并由镇人大代表跟踪督办,整改完成后需向村民和代表反馈结果,确保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如今,“随手拍” 已成为人大代表履职的 “标配”:代表们走访村民时,拍下村里破损的路灯;巡查田间时,记录堵塞的灌溉渠;调研村落时,留存杂乱的垃圾堆放点…… 截至目前,全镇 112 名人大代表累计上传 “随手拍” 线索 52 条,办结率达 100%,其中 23 条线索直接推动村里事解决,如帮助 10 个村清理生活垃圾、为 2 个村修缮危桥、协调修复 2 条村破损道路等。 “一张照片、一件村里事,看似事小,却是村民的心头大事。” 镇人大主席钟昌艳表示,下一步,镇人大将进一步优化 “随手拍” 机制,结合“粤当家”在各村开通村民线上反馈通道,让村民也能参与问题反映,通过 “代表 + 村民” 共同拍、共同督,让小镜头持续发挥大作用,为乡村振兴、民生福祉提供更坚实的履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