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开展广东省文明城市和湛江市生态文明城“两城同创”工作以来,我市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变得宽阔而畅通,街面变得整洁而有序,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了“两城同创”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果,无不为之点赞。
大手笔规划建设 “两城同创”造特色新城
“目前廉江,已达到中等城市的格局!”在海南经商的揭先生近日回到我市,忍不住感慨家乡的巨大变化:“扩宽为八车道的廉江大道和罗州大道这一纵一横两条大道,奠定了我市城市发展的骨骼;而新建的八车道北部湾大道,托起我市未来城市发展新的中轴线,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城区面积扩大近一倍……”
去年以来,我市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把“两城同创”工作与建设环北部湾具有较高美誉度的城市有机结合起来,把城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顶层设计,以“两城同创”为契机,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宣传教育,提升市民整体素质,逐步推动科学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空间扩展的需求,我市以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引领城市发展,投入1000多万元,聘请中山大学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组,重新编制了城市和部分镇(村)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编制了我市“一园三区”、“六大主体功能区”和北部湾海洋经济开发试验区等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按照中等城市格局编制了全流程规划——着力构建一山(塘山岭)、二园(城南万亩植物园和城北塘山岭生态园)、三水(九洲江、我市河、雷州青年运河)、五区(城中、城南、城北、城东、开发区)的生态型城市格局,高标准建设生态文明城。
新规划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我市特色资源优势,通过建立城市空间框架结构,确定城市空间特色的核心要素,力求塑造“青山秀水、粤西风情、江畔明珠、工业名城”城市风貌特征,突出“显山、亮水、强心、塑城”四大特色——突显塘山岭景观核心,激活廉江河活力脉络,塑造城市滨水新核心,营造特色宜人独特新城。
据了解,我市去年以来共筹集投入资金27亿多元,高标准建设十大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广东省文明城市和湛江市生态文明城镇村创建工作,致力改善人居环境——
●投入近6亿元改造升级城区道路。连续两年每年完成超过20万平方米大街小巷硬底化改造,今年继续推进廉江大道和罗州大道八车道扩建和“白改黑”工程、北部湾大道二期工程以及一批老街道“白改黑”升级改造工程。
●投入5000万元建设城北公园。
●投入1000多万元改造升级中心市场和城北市场。
●投资3亿元的城市管道燃气供气项目正加紧建设。
●引资2.5亿元高标准建设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加快建设,今年10月可竣工投用。
●投入1.93亿元建成的2座污水处理厂已全部运营。
●首期投资3.8亿元的廉江市实验学校已落成使用。
●总投资8亿元的健杰皇家医院在建中。
●投入近1亿元建设城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3座,镇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18座,4362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及其他基础设施一批,基本建成城乡垃圾运输处理体系。
●投入5000多万元在生态文明创建村中建设文化楼。
硬手腕整治乱象 规范管理形成常态
我市开展“两城同创”之初,许多市民都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转眼间一年已过,看到城市管理力度不减,整洁畅通有序的城市景象依旧维持,大家都相信了我市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家住新风路北路的邓老先生激动地说:“我市现在简直是大变样了!车辆入位停放,店铺入室经营,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大家都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这才像城市嘛!”
为了好管理城市,我市采取超常规举措,在城区街巷管理实行包干责任制,将全城大街小巷的日常管理任务分解到全市各个单位。我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奋战在第一线,市委书记和市长坚持每周听取专题汇报,拍板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责任单位勇于担当,坚持“值班人员、街区管理两到位”,确保责任街区“白天黑夜一个样、假日非假日一个样”;各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城市秩序;各街道、社区高度重视,实行网格化管理,重点抓好文明社区(小区)建设。
为切实抓好环境综合整治,我市坚持“先易后难,先粗后精,积小成为大成”的原则,采取“综合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法,联合全市多方力量,先后组织开展了203次专项整治行动,努力使城市整洁有序起来。
我市力抓规范管理,实行重心下移,城区三个街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充分动员街道和社区干部、协管员的力量,带领市民群众开展创建活动,确保小街小巷的“六乱”整治、卫生管理全天候、全覆盖,真正实现了重心下移。同时,我市将原来的城监大队分成5个中队,分别并入三个街道、住建局和市政园林局,实现城管执法管理权限下移,更能发挥城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城市管理工作,效果更加明显。
同时,我市还创新模式,实行疏堵结合。整治市场秩序方面,从日市开始,逐渐扩展到夜市整治,全天候管理,将城区内的砂、石经营场所外移至建成区外,规定烧烤店等夜市的经营时间、位置,做好三鸟市场等三级市场规划。整治交通秩序方面,在城区划设了小车停车位2000多个,摩托车停车位3500多个,完善双黄线、斑马线、单向行驶线等交通标线;聘请44个交通协管员和购买相机等一大批执法设备,对不按车位停放的机动车辆进行拍照取证和处罚,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和秩序。同时,创新教育模式,对各类轻微违章行为进行“文明交通从我做起”等交通宣传标语举牌教育。住建、交通运输、公路、交警等部门落实职责,联合制定整治方案,形成机制,强化对建筑材料堆放、超限超载车辆、泥头车飘洒物等的管理。
在城市“牛皮癣”整治行动中,我市还安排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集中清除“牛皮癣”,组织警力严打违法张贴各类小广告行为,抓获非法小广告张贴者5批12人次。同时,统一规划设置一批社会信息张贴栏,正确引导小广告张贴。
在流动摊档整治行动中,我市又能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由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经营场地,正确引导春联、花市等应节商品有序经营。我市还引导各街道利用闲置用地,统一规划,设置小市场和固定摊位,让更多的流动摊位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以方便管理。
全覆盖宣传教育 全民参与形成合力
“两城同创,宣传先行。”在廉江中学任教的陈老师高兴地说,“两城同创,必须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我认为在宣传教育方面做得十分成功,现在随便在街上问一个人,都知道两城同创是怎么一回事。”
为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我市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发动:印发15万份《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至各家各户,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创建工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其中湛江市以上媒体刊登新闻报道526篇(条);通过手机快讯及时播发最新动态,受众超20万人次,增设大型公益广告35面、文明创建标语89条;全媒体刊播公益广告2200多(条)次。
我市还广泛开展“生态文明,你我共建”等系列主题活动。一是如火如荼开展志愿者活动,城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志愿者活动的场面。城区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两城同创,青年争先”、“小手牵大手,共创生态文明城”、“学雷锋”等主题活动。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上街设立宣传点,发放创建资料和播放音碟;深入社区,一对一向居民宣传发动;对城区餐饮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宣传骑行队,制作宣传标语,在城区环城骑行宣传。二是积极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市人民医院以“弘扬雷锋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定期组织志愿者专家服务队深入各个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我市司法局定期在人民公园开展法制讲坛宣传活动;我市文明办、教育局、传统文化促进会联合组织开展“我市的传统节日”、国学诵读、道德讲坛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并广泛开展“我市好人”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家庭和文明市民,为广大市民树标兵,立榜样。
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大造声势,引导民心,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形成了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一是普通市民自觉参与。搞好自家门前清洁卫生,按时倒垃圾;摒弃了闯红灯、酒后驾驶等各类交通陋习,做到文明行驶。二是广大商户热情参与。固定商铺做到入室经营,流动摊档到指定地点经营。三是驻廉部队主动参与。组织开展“视驻地为故乡,为我市作奉献”系列活动,人民子弟兵与志愿者一起,定期前往塘山岭生态公园等地方清理垃圾,美化环境;出动各种机械、车辆200多台次,大力支持专项整治行动。四是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鑫源国际广场、美景国际广场等老板出资500多万元支持社区文化建设,完善社区休闲配套设施,大力开展社区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如美景国际小区建有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美景湖等,还定期组织开展书画展、文艺汇演、龙舟赛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该社区被湛江市文明办授予“和谐人居奖”。(谢添俊、劳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