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28日在青平镇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副镇长李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竞标争先、比学赶超,奋力完成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经济总体回升向好。202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42.8亿元,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52亿元,同比增长7.2%;公共财政收入1536万元,同比增长14.5%。
一年来,我们坚持实业为先,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我们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项目投资拉动作用,2023年共签约农产品加工展销、文旅融合发展、酒店服务、建材等方面的项目10个,签约金额3.98亿元,已落地6个项目,圆满完成市下达的年度招商任务。实施“首席服务官”制度,推动工业强镇发展战略,持续培育骨干企业,支持广东粤桂鹏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鸿运木片厂、韩氏木业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工业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圩镇建设焕发新姿。立足中心镇定位,锚定“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圩镇发展规划。常态化开展圩镇“六乱”整治,促使圩镇环境大大改善。2024年初,我镇已通过国家卫生镇专家组的暗访和现场评估。不断升级基础设施,乡镇生活品质逐步提升。统筹各类资金修复、绿化、美化街道,安装路灯;基本完成核电-环境监测站项目的征地工作和国道G325线廉江向阳村至青平段改建工程征地工作,加快建设渝湛高速龙头沙港互通工程;投入8426万元完成圩镇自来水厂及管网改造;投入6000多万元基本完成镇级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建设。全方位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擦亮中心镇名片。投入近500万元建成干净整洁的农贸市场和绿美生态小公园,青平中心镇地位进一步凸显。
一年来,我们坚持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势头强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突破。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加快红橙、荔枝、百香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通过红橙种苗培育及示范推广项目的建设,成功培育出2.5万株无菌果苗,实现扩种红橙500亩。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粮食播种面积达9.77万亩,同比增长3.5%,粮食产量达3.79万吨,同比增长2.5%;复耕撂荒耕地9175.29亩,复耕率高达97.5%;打造6个冬种示范生产基地,合计面积4130亩。完成宅基地审批146宗,同比增长265.0%,切实保障了村民居住权益。以“一村一策一图”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工作,筹集资金164.12万元,种植12349棵树。完成村道硬底化6.74公里,乡道单改双27.66公里,改造危桥6座;增建5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农村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6.6%;全面完成全域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提高乡村宜居程度,目前全镇美丽宜居村比例达到60%。按时完成“五经普”工作清查阶段任务,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严格按照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程序,阳光交易,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全年交易农村集体“三资”4宗。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行动,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完成11个村级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遍访防返贫监测对象1281户3348人,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积极落实就业帮扶措施,确保全年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问题。打造游客服务中心、水果采摘点、茶园观光点等旅游景点,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为镇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更加殷实。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加强民生保障。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完成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
不断提升教育质效。投入240万元完成青平镇中心小学运动场升级改造;投入85万元建成青平镇平东小学运动场;发动乡贤捐资500万元建成青平中学标准化运动场;恢复青平中学高中办学,新增普通高中学位500个。2023年,有64人考上廉江中学以上重点中学;有18人考上重点大学,其中,缪永宸、陈碧慧和吴羽迪三人考上北京大学。不断提高医疗水平。镇卫生院增设骨外科、医养结合科、康复科。
一年来,我们坚持干群共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打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增设3个治安亭,有效控制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镇派出所全年共立刑事案件91宗,同比下降31.5%,受理治安案件243宗,同比下降67.0%。平安夜访5481人次,共受理事项606件,办结600件,办结率99%。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抓好信访维稳工作,积极排查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023年来共受理各种矛盾纠纷案件714宗,成功化解698宗,调解成功率98%,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升。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在廉江市2023年度镇(街道)平安建设考核中获得先进等次。抓牢安全生产工作,全年没有较大安全事故发生。
一年来,我们坚持廉政为民,政治生态愈加清朗。打造阳光政府。依法落实政务公开制度,累计公开政务信息66条,行政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进一步增强。打造高效政府。用好改革“减法”,深入做好“放管服”工作,以“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如大力推行网上审批电表报装工作,审核时间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打造廉洁政府。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隐形变异,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此外,人武、双拥、人防、统计、档案、保密、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都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及镇委坚强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接续奋斗、继往开来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奉献、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青平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青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引擎作用强的龙头型项目偏少;农业产业链延伸不够,推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社会治理还有短板弱项,公共服务及设施建设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把握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湛江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实湛江市“三化三大”发展思路,实施“四大提升工程”,落实五个“10+”工作目标,以典型镇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平实践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控制在3%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大方面工作:
(一)多点发力大抓产业,推动镇域经济迈上新台阶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大抓产业,全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决贯彻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年内计划引进20个项目。利用青平在地理条件、文旅资源方面的优势,围绕青平特色产业建设,完善产业链条,盘活闲置资源,创新招商方式,吸引优质且有特色的产业项目落地,以高质量招商项目稳定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湛江市叁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展销项目、廉江市红橙机动车检测站建设项目和广州发展新能源红江橙光伏生态果园示范项目建设。持续深化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破解资金、资源、土地等要素制约,着重推动廉江市粤青矿业建筑用花岗岩开采项目(8000万元)和康正禽类饲料加工生产项目(6000万元)的落地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促进商贸文旅发展。按照镇既定的发展目标定位,以“资源整合、对接市场、培育品牌”为主向,激发商贸活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依托农业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优势,沿着国道G228线中心轴,创建工商贸经济带;在镇区北面,沿着“沙三线”创建岭南特色水果美丽乡村旅游带;在镇区南面,以金屋地炮楼、日禾手工造纸非遗技术为载体,打造红色非遗田园风光旅游带,以经济旅游带带动完善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三产融合、四产循环发展。
(二)奋力培育典型镇村,构建镇村协同发展新格局
以典型镇村培育为契机,抓好补短板强弱项,做好整体谋划,着力提升人居环境、风貌品质和公共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持续减小镇村差距,推动镇村协调发展。
抓好典型镇建设。以专项债券形式投入1.73亿元,按照典型镇“1+4+7+9+N”建设要求推进典型镇培育工作。一是投入510万元编制典型镇建设规划。二是大力推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公共厕所“三大革命”和“六乱”整治等四项攻坚任务。把镇垃圾压缩站迁移到污水处理厂旁;新建1个公厕、升级改造原有公厕;持续开展“六乱”整治活动,新建公共广告位数个,在镇区新增100个智慧城市监控系统及智慧停车服务。三是加快推进“七个一”建设。投入9600万元建设美丽乡镇入口通道,即:建设主入口青平镇标志;提档升级镇区国道4公里;投入1100万元在府前路一横巷打造美丽示范主街;投入500万元在府前路打造房屋外立面风貌样板;投入334万元在青平文化广场打造美丽圩镇客厅,即建设农村电商产业园;投入1000万元建设美丽河道,治理名教河横垭埇段水质,建设河边碧道及乡村道路,加固河堤;投入550万元升级改造青桂园公园、打造青平中学至横垭埇村绿道和建设大窝尾村生态小公园。四是加快提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1800万元提升青平卫生院服务功能,建设体检中心、感染内科门诊、人才公寓;投入450万元在镇区建设两个包含长者食堂的养老服务中心;投入100万元升级改造青平文体活动场所,翻新文化广场篮球场,新增健身器材及儿童活动场地;投入100万元新建两个便民服务中心;投入550万元完善镇区未硬底化道路建设,新增5个中速充电桩。五是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推进窝甫构树种植、花平水草本咖啡种植、飘竹和息安的康正鸽业养殖等产业的发展;以廉江市青平镇红橙产业深加工设备帮扶项目,培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推进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推进典型村培育。每个行政村选定一条自然村以典型村标准推进建设,压实镇、村干部责任,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力争年底全部达标,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靶向发力生态保护,探索颜值转化价值新路径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
青平。
努力建设绿美青平。建立镇村绿化美化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利用“四旁”“五边”、拆迁地、闲置地等见缝插绿、植绿增绿。继续倡导“有喜事来种树”,引导全民参与植树造林。大力实施镇村绿化行动,建设绿化景观路、村庄公园、庭院绿化示范点和生态景观林,打造“桑梓林”“青年林”“巾帼林”等主题林。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深入落实长青水库(仙人域)河湖生态功能修复以及小支流、来水干流(广西入境)污水治理工作;新增65条自然村污水处理池项目建设。
(四)统筹兼顾乡村振兴,打造共建共享共富新样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扛牢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厉打击破坏基本农田、乱占耕地、大棚房等违法行为,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全面完成撂荒地复耕,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79万吨以上。
推进道路改扩建工程建设。做好乡村道路和危桥的日常养护修复工作,完成国道G228连接线和金屋地、青山、新楼、香山、六旺、那毛角等村委通往镇主干道的“单改双”建设,完成乡道“白改黑”改造2公里以上。
夯实乡村集体经济基础。加快建设青平镇农产品交易市场,助力农产品销售。用好“红橙大镇”金字招牌,推进乡村振兴特色示范带建设。推动20个村委会联合成立的廉江市邦民商贸有限公司投入运营,示范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各村(社区)集体经济各有特色,争取村集体经济收入比上一年翻一番。
(五)聚力共建民生保障,书写厚实民生福祉新答卷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完善以低保低边、特困供养、急难救助为主体,政府兜底保障、社会力量参与的救助体系,加大残疾人、困境儿童、高龄独居老人的服务和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夯实社会事业基础。建立健全健康咨询义诊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软硬兼施”提升教育质效,开展青平中学图书馆征地工作,新建青平一中出入通道,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纵深推进文化事业,持续开展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六)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开创安全文明和谐新局面
继续提升平安创建治理能力和深化治理体系建设,认真开展“春风利剑”和“平安夜访”行动,加大境外涉诈人员劝返工作力度,抓好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确保不发生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事件。严抓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任务,确保如期“摘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加强烟花爆竹、森林防灭火、燃气等领域隐患日常排查工作,确保“平安青平”建设常抓不懈。
(七)全面强化自身建设,建成人民高度满意新政府
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加快政府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和服务效能。
深化法治建设。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行政事务,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人民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共谋发展大计。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依法全面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提高政务效率。统筹把握“时、度、效”,优化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严格落实重点工作定期调度、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能。树立马上就办的意识,做到工作一部署、马上抓落实,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
坚决反腐倡廉。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及省市县相关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从严整治不担当和不作为问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从严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千帆竞发显峥嵘,百舸争流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无坚不摧的锐气,扎实苦干、拼搏奋进,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业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名词解释
1.“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为牵引,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六乱”:指乱搭建、乱摆卖、乱停放、乱拉挂、乱堆挖、乱张贴等严重影响城市秩序、容貌和环境卫生的违法行为;
3.美丽圩镇“七个一”:指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处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个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
4.“粮头食尾”:指农业种植在源头,农产品走在餐桌尾端,着重解决农产品种与销的问题;
5.“农头工尾”:指农业在前端,工业在尾端,推进一产与二产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种的好,更要销的好;
6.“五经普”: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7.“三化三大”:指坚持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的理念,结合实际推进大园区建设、大文旅开发、大数据应用;
8.“四大提升工程”:指实施工业品牌、城市品质、文旅融合、现代农业“四大提升工程:
9.典型镇“1+4+7+9+N”建设要求:“1”指一个典型镇建设规划;“4”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公共厕所“三大革命”和“六乱”整治四项攻坚任务;“7”指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处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个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9”指完善“三所学校”(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乡镇卫生院、养老服务中心(含长者饭堂)、文体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道路(含公共停车场、充电桩)、综合性商业超市、快递物流点、冷链物流设施;“N”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帮扶,引导发动群众参与,共同推动美丽圩镇建设;
10.“四旁”: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
11.“五边”:指村边、路边、宅边、渠边、田边;
12.“非农化”:指不能在耕地上从事非农业活动,比如占用基本农田造林,或者在高速铁路、国道、河流两侧非法占用耕地修建绿化带等;
13.“非粮化”:指耕地不能用于种植粮食以外的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