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镇“普法课堂”专栏 第三期|从《孤注一掷》学法 让不法分子孤注难掷
近日,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电影《孤注一掷》正在热映,该部影片取材自上万起真实电诈案例,以“电诈头目”的视角,揭示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工厂”的“经营之道”,讲述了程序员潘生、模特梁安娜被海外高薪招聘吸引,出国淘金,却意外落入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工厂的陷阱,而不得不以诈骗为生,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折磨,最后跟反诈警察合作揭露了诈骗集团的故事。
事实上,真实的情况比电影中更加惨烈。近年来,诈骗分子通过在境外拨打诈骗电话、发送诈骗短信、租用服务器搭建诈骗网站等方式,对境内用户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频频发生,人们的正常生活已受到严重干扰。
今日,借助电影《孤注一掷》的热潮,带大家走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9月2日通过,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电信网络诈骗有哪些常见形式?
通常,不法分子会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如冒充公检法,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等形式进行诈骗。
其中,虚假网络贷款诈骗、刷单返利诈骗、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冒充客服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这五种诈骗方式最为常见。为何这些常见诈骗方式总有人上当?其实很简单,因为骗子抓住了受骗群众的心理,针对受骗群众的心理“对症下药”!
今天,结合真实案例,给大家分析分析。
(一)五大高发类案之虚假网络贷款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等广告信息,打着“无抵押”“免征信”“无息低息”“快速放款”“免费提额套现”等幌子,以事先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验资、交税等为由,或以检验还贷能力、调整利率、降息、提高征信等为借口,诱骗具有贷款需求或曾办理贷款业务的受害人转账汇款,甚至骗取受害人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
2022年5月,广东东莞樊某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某平台客服,询问樊某是否有贷款需求。樊某因近期生意不景气,需要资金周转,便称想要贷款。在添加对方企业微信账号后,樊某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某贷款APP,并按照提示在APP上申请贷款。随后,对方以交会员费、解冻金、证明还款能力等为由要求转账,樊某通过手机银行进行了4笔转账共13.7万元,但对方仍称贷款条件不满足不能放贷。樊某此时已萌生放弃贷款的想法,向对方索要之前转账的资金。对方告知其需等贷款审核通过才能返还资金,随后便失去联系,APP无法登录。
【警方提示】
任何声称“无抵押、无资质要求、低利率、放
款快”的网贷平台都有极大风险。
(二)五大高发类案之刷单返利诈骗
【典型案例】
2022年5月,湖北咸宁部某某在微信群内看到“固定底薪、点赞评论返佣金”的信息及二维码。鄂某某通过扫码加上客服,在客服诱导下下载某刷单APP。安装APP后,邵某某在APP内联系上“接待员”,由其指导做刷单任务。
最初,“接待员”在部某某完成评论任务后返了20元佣金到其支付宝账号。都某某见佣金确实到账了,便根据对方的提示进入APP内任务大厅认购任务单。认购任务单需交纳相应的本金,交纳金额越高,返还佣金越高。
鄂某某先后完成了5单任务,认购本金100元至1000元不等,每次的佣金都返还至其APP账户后由邹某某提现到自己的银行卡中,到账速度很快,其进一步放松了警惕。
随后,为了获得更多佣金,邵某某开始认购金额更大的复合任务单。此类任务需连续完成多单且中途不能退出,邹某某先后投入本金达11万元。
但当部某某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却发现无法提现,便赶快联系“接待员”,对方告知其操作有误造成“卡单”,需要再做一次复合任务才能提现。部某某此时已觉察被骗,向对方索要本金时发现对方已删除联系方式,且APP已无法登录。
【警方提示】
刷单行为涉嫌违法,凡是需要先行充值或垫付资金的刷单行为都是诈骗。
(三)五大高发类案之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典型案例】
2022年4月,北京于某在某直播平台上观看炒股知识直播时,与一个自称该主播的账号私聊后添加为微信好友。对方自称“甄军”,在微信上让于某扫码进入炒股交流群。
随后,该群管理员向于某发送APP安装包,让其下载安装并注册账号。一周时间里,于某按照“甄军”和该群管理员要求,先后向对方账户分10笔转账347万元,期间按照对方的“投资指导”,在APP内进行买入、卖出股票操作,并成功提现37.3万元。于某感觉这样炒股获利丰厚,便继续在APP内加大资金投入。
直至4月底,于某发现APP内307万元余额已无法提现。在其询问下,“甄军”及该群管理员称平台出问题被突击检查,要求于某缴纳120余万元罚款后才能使其账户内余额提现。于某不愿交纳罚款,继续向对方索要投资本金后被对方拉黑,同时发现APP无法登录,从而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
投资理财需谨慎,警惕虚假投资理财网站、APP。
(四)五大高发类案之冒充客服诈骗
冒充客服类诈骗的受害人群通常为网购用户,诈骗分子事先大肆非法窃取、收购买家网购信息及快递面单信息,以退款、理赔等为由对买家或平台商家实施精准诈骗。
【典型案例】
2022年4月,福建泉州张某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某购物平台客服。对方告知张某购买的商品快递包裹丢失,现在可以进行理赔,并说出具体订单编号、订单时间及商品物流单号。张某信以为真,在其指导下添加为好友,并下载某云会议APP进行语音联系。
张某按对方提示操作,在自己支付宝内透支了备用金所有额度,后将透支的钱款转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对方承诺后期会将备用金和理赔金一起返还,并让张某继续下载网贷APP透支额度转账。张某不愿配合,随后发现对方已无法联系,从而发现被骗,共损失金额2.5万元。
【警方提示】
接到自称电商、物流客服电话,务必到官方平台核实。
(五)五大高发类案之冒充公检法诈骗
2022年4月,广东深圳刘某某接到自称是深圳市防疫中心的陌生电话,对方称要带其去强制隔离,因刘某某一个电话号码曾在3月16日扫描了长沙市某医院的行程码。刘某某表示自己没有去过长沙,对方又称其身份信息可能被盗用,可帮其将电话转接到“长沙市公安局”。接通“长沙市公安局”电话后,一名自称“陈警官”的男子对刘某某进行询问,并告知刘某某账户涉嫌洗黑钱,让刘某某添加其QQ号码。
随后,“陈警官”发给刘某某一个账号让其登录后,提交了银行卡号、密码等相关信息,并录制了人脸操作视频。在“陈警官”引导下,刘某某银行账户被分4次转走6万余元。发现银行账户资金被转走后,刘某某意识到自己被骗。
【警方提示】
自称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要求把钱款转到“安全账户”的一定是诈骗。
三、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一)要有反诈意识
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类似要钱、转账的信息及电话务必要提高警惕、有防诈意识,切记“不听、不信、不汇款”,一定要及时与当事人直接联系、亲自核实,对诈骗分子的各种理由、诈骗手段要谨言慎行。
(二)不要感情用事
诈骗分子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若有人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三)切莫贪小便宜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四)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要保护个人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
(五)下载国家反诈APP
目前,公安部研发出国家反诈中心APP,该APP具有拦截诈骗预警,报案助手、举报线索、反诈宣传等功能;大家在提高反诈防骗意识的同时,应立即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如遇到电信网络诈骗、有疑问或需协助,请及时拨打110进行咨询。
电影《孤注一掷》将电信诈骗搬上大银幕,给大家上了一堂现实生动的“反诈宣传课”。影片中有句台词“人有两心,一个是贪心,一个是不甘心。”不可谓不戳中人性的弱点。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天上也不会掉下馅饼,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一步登天的情况更不可能会发生我们身上。孤注一掷,将人生押上赌桌,看起来豪情十足、快意恩仇,到头来只会是黄粱一梦终成空。
因此我们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让不法分子孤注难掷!